立院決議提高公糧價格 陳駿季喊話這不是最佳選項 農業部方案穀價三年一定成長3元

公糧收購價格若提高,可能使原本重質不重量的品牌米契作戶,回頭繳交公糧。(攝影/游昇俯)

立法院院會昨(16)日通過決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5元,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日受訪表示,感謝立委關心農民收益,但提高公糧價格並不是最佳選項,公糧價格提高可能影響占總量70%的契作優質米回頭繳公糧,產業鏈中包括秧苗、整地工資等生產成本可能連帶上漲,稀釋農民收益,農業部兼顧稻農收益、產業平衡,也要農業持續進步,將續推「1集2轉3加3」政策。

陳駿季未直接表態是否隨立院決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但依照行政院過去函示,依權力分立的憲政原則,行政機關掌有預算的編製權、執行權,立法機關則享有預算的審議權;立院決議若逾越現行法規,屬「法定外決議」,對行政院部門原則上不具法律拘束力,僅屬建議性質。

農業部今日與中央研究院簽署淨零減碳科研推動合作備忘錄,陳駿季出席時受訪指出,農業部門經過仔細評估,提高公糧收購並不是最佳選項,主因目前稻穀繳交公糧占比只有30%,另外70%稻作農民是用契作方式生產優質米,公糧價格提高影響70%生產重質不重量品牌米的經營主體,須相對提高後端市場價格,若不提高價格,契作戶將回去繳交公糧,「對稻作產業來講是退步」。

陳駿季說,提高公糧價格,當初立院委員會討論所持理由是這幾年來生產成本變高,但農業生產成本變高不只有稻作,蔬菜、花卉、果樹、特作等其他產業也提高成本,可是其他產業透過自己努力、提高生產效率來維持生產,並未受到公糧保障,在這個時間點提高公糧收購,對整個農產業發展沒有公平性可言。

而且,農業部評估,公糧價格提高,稻作產業鏈中的秧苗、整地工資、資材等都有連帶漲價的可能,若產業鏈中的生產成本真的提高了,將導致農民原本從公糧提高所得的金額效益會被稀釋。

陳駿季表示,感謝立委關心農民,一致目標希望農民所得更好,但在確保農民所得過程中,農業部也希望產業持續進步,因此會持續推動「1集2轉3加3」政策,盼扭轉農民觀念、引導稻作生產重質不重量,在稻作種植可控制在一定面積下,穀價目標三年內一定成長3元;他說,相關政策規畫是經過與地方農民、農會討論過的最佳方案,考慮各方利害關係人,不是只針對繳交公糧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