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院會今(16)日決議通過公糧收購價格調漲5元,從每公斤26元提高至31元,農業部表示,調漲公糧收購價格恐怕推升種稻誘因,長期將影響糧價下跌,地租、農藥、資材、種苗等產業鏈生產成本也容易隨之調漲,農民反而沒有實質獲益;為了真正提升農民收益,農業部經審慎評估及與產業溝通所提出的稻米產業精進政策「1集、2轉、3加3」將持續推動。
根據農業部先前估算,公糧收購價格提高5元,可能帶動全臺稻作面積增加至27萬公頃,未來公糧收購所需經費達177.5億元,約比現今多支出約95.9億元,增加將近百億元的負擔。
農業部表示,調高公糧收購價格短期內糧價雖會上漲,但由於推升種稻誘因,稻作面積增加,導致供過於求,長期將影響糧價下跌,由於繳交公糧農民及數量只占3成,當量多價跌時,對其餘7成的農民並無受益;尤其是調漲5元以後,包括地租、農藥、資材、種苗等產業鏈生產成本也容易因公糧提高後隨之調漲,農民反而無實質獲益。
而且,農業不只有稻米產業,還有其他果樹、蔬菜、花卉、雜糧特作等產業,這些產業不會因為公糧價格提高而受益,反而會因產業成本提高而影響發展。過去已經輔導轉作旱作的土地也恐怕會恢復種稻,農業部推動轉作雜糧作物將走回頭路,實不利我國產業均衡發展及糧食安全。
農業部表示,為了平衡產業發展,提升糧食安全,進一步確保農民收益,農業部規劃「1集、2轉、3加3」策略,其中「1集」鼓勵公糧農民加入集團產區,加碼獎勵金每公頃1萬元,種植優質品種獎勵金提高至1.3萬元;「2轉」針對特定地區推動一期作轉旱作節水獎勵金提高每公頃2萬元,二期稻作轉作加碼獎勵每公頃1.5萬元等,可預期整體政策目標在3年內提高乾穀價格每公斤3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