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上最強雜誌「美術編輯」封面和插圖皆成藝術品 楊英風藝術大展開幕

楊英風百年大展開幕,5月18至8月18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照片來源/史博館提供)

文/梁鴻彬

藝術家楊英風(1926-1997)將屆百年冥誕,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楊英風美術館、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攜手,特別於5月18日至8月18日展出「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昨(24日)晚特別舉辦開幕晚會,此次由楊英風全集30冊編撰者蕭瓊瑞教授策展,梳理回顧楊英風的畢生創作,展出兩百件精華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豐年》雜誌創刊,時年25歲的楊英風擔任「美術編輯」,長達11年時間,青壯歲月走遍臺灣農村、鄉間,為雜誌所創作的封面版畫、油畫,及內頁的插圖、漫畫,皆成雋永流傳的藝術品,可謂臺灣史上最強雜誌「美術編輯」。

《豐年》雜誌的「美術編輯」經驗,奠基楊英風日後藝術創作基礎。(攝影/梁鴻彬)

蕭瓊瑞教授導覽,楊英風深入農村生活,以漫畫從事農村教育,開展農村經濟的開拓者。楊英風在1951 年應藍蔭鼎之邀,至農復會《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11 年間,創作了大量的鄉土版畫、速寫、插畫及漫畫,除成為臺灣早期農村生活的豐富史料,更對當時農村教育產生重大貢獻、提升農村經濟生活。

楊英風1951年擔任《豐年》雜誌創刊「美術編輯」,青壯時期走遍臺灣農村創作無數,此為他的農復會職員證。(攝影/梁鴻彬)

昨晚現場也播放耗時8年拍攝,足跡橫跨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即將於8月初全臺上映的紀錄片《我父英風》精華預告,目前紀錄片正進行小額包場放映。另外楊英風的創作生涯,倡導公共及前衛藝術,本次也設置「南海藝術街區」,於楊英風美術館至史博館前廣場間設置多座大型雕塑,結合無牆博物館概念打造特展藝術走讀場域。

楊英風百年大展展出作品,並搭配逾百件創作過程紀錄及文獻檔案,以「史博情緣」、「少年英風」、「豐年農村」、「歐洲印象」、「景觀雕塑」、「雷射藝術」、「宗教藝術」等主題式分區,呈現楊英風藝術創作中的源流、轉折、創新與開拓,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楊英風大師記錄整理及作品呈現。

楊英風擔任「美術編輯」為《豐年》雜誌創作的封面及插圖和漫畫都成藝術品。(攝影/梁鴻彬)

楊英風在《豐年》雜誌上的漫畫「闊嘴仔及阿花仔」是臺灣漫畫的先驅。(攝影/梁鴻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