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大人物」來養魚 技術門檻待突破

臺灣在105年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在少子化的加乘效應下,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已迫在眉睫,因此農委會在該年便積極推動智慧農業4.0,希望藉由無線通訊、感測器的革新,協助農民在有限人力下也能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管理挑戰。水產試驗所團隊日前結合亮點團隊展示研發成果,包括:智慧石斑魚養殖物聯網系統、海洋弧菌檢測系統,以及無人機水質監測載具,與養殖業界交流新觀念和新科技。

水試所主任秘書曾振德表示,傳統養殖業除了面對人口的問題,在國內多數是露天養殖環境下,還要面對氣候改變導致魚病和用藥的風險,因此希望藉由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大人物」的技術,協助漁民在有限的土地及水資源下,執行有效而精準的生產模式。

水試所企劃資訊組助理研究員王郁峻說明水試所過去3年來的開發成績:智慧石斑魚養殖物聯網系統、海洋弧菌檢測系統、無人機水質監測載具。其中在智慧石斑魚養殖物聯網系統,水試所在七股建立了一座室內石斑魚養殖模廠,在養殖池內設置水質監測機具,系統會針對特定資訊啟動增氧機具、遮陽網,即時因應池內狀況;同時,藉由水下影像辨識系統紀錄魚群活動力狀況,控制投餌機餵食的頻率,當發現魚群不再因餌料散出而積極活動,即判斷餌料足夠、停止供給,以有效控制餌料成本、減少水質污染。相關數據最終會回到「養殖決策可視化子系統」,管理者可以透過監控平台掌握池內漁況或機具的運轉資訊,因此不必到魚池也可以藉由物聯網的協助進行養殖決策。

不過,曾振德也坦言,科技能協助決策固然方便,但實務上推廣概念及落實機器決策,仍有一段距離需要努力,因為年長的養殖業者仰賴的是個人經驗,對於新的科技和技術,態度比較保守,因此水試所會嘗試多辦理技術說明會向年輕的養殖戶推廣;另外,機器決策涉及數據收集、判讀、寫參數,機器才能有效執行,要判讀出有用的數據、建立參數系統是「大人物」技術發揮的關鍵,因此,水試所在石斑養殖區所收集到的數據及建立起來的參數系統,未來也會開放讓養殖戶參考應用,讓數據發揮作用。

所有數據會整合到管理介面上,管理者可一目了然掌握場內設施和生物數據,進行遠端控制。(圖/水試所)

海洋弧菌自動化檢測系統。(記者陳彥尹攝)

C’est plus Qu’une Pharmacie de Kmart, avant tout ils peuvent acheter la préparation moins cher. Il existe un risque d’événements rares, de sorte que ce n’est tout simplement pas juste mon imagination au bureau. Les médicaments génériques de Cialis dans cette céréale, les bijoux Tiffany sont généralement en ar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