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芽胞桿菌來協力 多管齊下讓小黃瓜產量提升15%

臺中場建議,小黃瓜進入開花期後,農友可使用多重管理措施,降低農藥施用量。(圖/臺中場提供)

常用於沙拉生食的小黃瓜(花胡瓜)屬於連續採收作物,生育期病蟲害多,農民不施藥怕小黃瓜長不大,若施藥就要注意合理採收期。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建議,如果在開花後期使用微生物肥料-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5稀釋液促進根系生長及增加開花數,再搭配蘇力菌與黃色黏蟲板等複合管理方式,可使單位面積產量提升15%,如此一來,不須擔心農藥殘留問題,還能增產。

小黃瓜屬於根系淺的連續採收型作物,生育期間容易受病毒所影響,像是萎凋病、白粉病、露菌病,甚至蚜蟲、銀葉粉蝨、薊馬及瓜螟也會來湊一腳,因此不少農民會頻繁使用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害,但若連採收期也頻繁使用,恐怕會有農藥殘留的疑慮。

臺中場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郭建志建議,使用慣行農法的農友,在栽培前期,可視病蟲害狀況合理使用化學藥劑,但開花後期、進入採收期時,可以採取複合式的管理模式。研究發現,病害的問題可用亞磷酸與礦物油防治葉部病害,蟲害則可使用蘇力菌及黃色黏蟲板降低族群數,若再搭配澆灌微生物肥料-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5的500倍稀釋液2至3次,就能增加小黃瓜根系生長及吸收利用磷肥的效率,能降低病毒與露菌病發生率50%以上,開花數也能倍增,單位面積產量可提升15%至20%。

郭建志表示,瓜菜類植物因病蟲害很多,在防治機制上需要對症下藥,才有效率。進入頻繁採收期時,可能有農友會使用短效性化學農藥來防治,但經過試驗,只要增加植株的吸收效率,再採用多項資材防治,即使不使用短效性農藥,仍然可維持一定產量。

據了解,臺中場已技轉微生物肥料-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5,今年廠商完成微生物菌株與量產的程序,預計明年就能上市。而同為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的微生物農藥Tcba05,明年也會上市,郭建志補充,近期試驗發現200倍稀釋液也能用於抑制小黃瓜土壤病害,不過目前商品僅登記施用在豆菜類,待取得更完整的試驗結果會建議廠商申請。

花胡瓜綜合管理對照區(左)與試驗區(右)之露菌病發生情形比較。(圖/臺中場提供,標註文字為記者所添加)

花胡瓜綜合管理對照區(左)與試驗區(右)之白粉病發生比較。(圖/臺中場提供,標註文字為記者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