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農協推動「本土品牌」銷售 揭日本農產直銷大策略(中)

「本地生產,本地消費」的概念不僅有利於生產者,對於在地居民也能充分認識當地農產品。(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農業政策資訊平臺

宮城生協從1970年代便開始積極和一些有理念的農協(如綠野農協)在宮城縣內以「本地生產、本地消費」(LPLC)為目標,協力發展農產品的直銷事業。本文的案例研究側重於消費合作社如何透過LPLC的推動,振興農產品直銷和區域內資源的流通。

案例: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活化區域間資源的永續流動──宮城縣綠野農協與宮城生協的例子

重視本土的宮城生協

為落實LPLC,宮城生協經營農產品直銷的一大特色為,其行銷夥伴(包含農協)皆位於宮城縣境內。宮城生協與供應者協同進行農產品直銷時,供應者必須與宮城生協簽訂「促進農民及消費者關係之基本協定」(簡稱基本協定),且必須簽署1985年訂定的「宮城縣促進農民與消費者關係公約」。「基本協定」主要目的為透過成員之間的合作,促進健康與安全的飲食、維持和發展農林漁業,以及落實文化與自然環境的保護。

延伸閱讀》從日本農協推動「本土品牌」銷售 揭日本農產直銷大策略(上)

「基本協定」規定,宮城生協應計畫並實踐與合作夥伴的溝通,並持續發展與農產品直銷相關的多元活動。表1所列為宮城生協最近舉行的活動及參與會員之人數,可看出共將近1萬名會員參加了這些活動。宮城生協舉辦的多元活動中,下列幾項特別能夠凸顯生協農產品直銷的特色。

表1.宮城縣農協與成員「本地生產,本地消費」和直接銷售相關行銷活動(統計日期2015年5月21日至2016年5月20日)

第一,一年一度的農產品直銷大會出席人數非常驚人,參與者包括消費者合作社會員、合作社員工、生產者及農協工作人員等。2015會計年度的出席人數約達1,300人,其中包含924位宮城生協的會員(表1)。在日本,如此大規模的農產品直銷活動非常罕見。能夠聚集如此龐大的出席人數,其原因除了消費者合作社會員對在地農業的高度關注外,也受惠於宮城生協推動本土產品直銷的努力,讓縣內許多生產者都能參加。

第二,宮城生協的每家分店都會舉行與地方緊密關聯的交流活動,以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每個商店裡都有一個農夫市集的小角落,讓農民直接將作物陳列。而這個小角落也是消費者合作社會員、工作人員及生產者日常交流的地方。

此外,表1所列的「店內會議」由各分店輪流舉行,1年舉辦次數約為11次。這些會議提供生產者一個直接向消費者合作社會員詳細解說自家產品、直接吸引消費者的機會。

第三,表1也列出各種農場學習活動,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專為家庭設計、為期1年的地方農作與食品文化學習課程。此課程為期1年,1個月上課1次,由綠野農協各個農民會員接待學員。負責接待的農民和綠野農協讓學員體驗各種不同季節的耕作過程,如插秧或收割,也可在耕種直銷農產品的田裡實地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以及傳統食品的製作等。由於農家所能接待的人數有限,此課程每年只開放給30個家庭參加。這個活動非常受歡迎,因此入選的家庭每年由抽籤方式決定。

除了這些旨在強化農民與合作社會員關係的不同活動,生協也舉辦了與農產品直銷相關的培訓課程。在2015會計年度期間,生協舉辦了10次這樣的課程,共有266位職工直接到生產區參加。因此我們可以說,LPLC已經在合作社會員、員工與農協的積極推動之下,透過本土農產品直銷的推廣而成功被建立起來。

環境友善農業的進步

近幾年LPLC也伴隨著環境友善農業的演進而逐漸發展。此節將介紹幾個永續和精緻化農業的典型案例。最顯著的例子為綠野農協及其他相關組織推動的「稻田生物多樣性調查」。為響應2007年通過立法的「農地、水、環境保護改善措施」以及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活動,全國各地已廣泛舉行此類活動。

然而,大部分此類活動的目的為教導小學生環境教育的知識,相比之下,綠野農協除向孩童宣導之外,也舉辦更專業的調查活動。

2009年4月「田尻地區(位於綠野農協經營的範圍內)稻田生物多樣性調查」開始在各地展開,包含綠野農協、進行農產品直銷的農民團體、宮城生協、東都生協、非營利組織、宮城大學及一些農協集團附屬單位等共同辦理。該專案針對直銷農產品的田地耕作進行專業的生態系調查,並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該專案不僅要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另外也希望利用生物多樣性資訊來衡量直銷農產品的品質,以便補足現有直銷農產品認證制度的缺失。

同為綠野農協合作夥伴的東都生協參與該專案,在經營稻米直銷時於包裝袋上特別加印了識別標記,表示該稻米的產區已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此作法獲得到了高度讚賞,而印有專門標章的米袋也於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締約方第10次大會)上出現,被認為是環境保護資訊的視覺化表現。

除了稻田生物多樣性調查之外,綠野農協也積極推動「碳足跡」(CFP)標示制度,被視為環境保護資訊視覺化另一個努力的面向。碳足跡標示會顯示食品在生產及運銷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食品包裝上加上碳足跡標示讓環境負擔的相關資訊得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生產者也積極地致力於碳足跡的減少,推廣資源循環利用的農業。除了減少化肥及農藥的使用外,相關組織也推廣其他極具特色的作法,例如透過合作關係與當地畜牧養殖者交換稻草與堆肥,或是利用宮城生協回收的食物殘渣製作堆肥。

透過團體合作建立的區域內資源循環系統

綠野農協和宮城生協不斷地發展多元特色活動,加深彼此合作關係,並持續地推廣LPLC理念。這些推廣LPLC所做的努力也逐漸發展成一個區域內的資源循環系統,以下2點為此項發展的背景說明。

首先,雙方合作舉辦的各種交流活動,讓宮城生協的會員對當地農業有更深入的瞭解。購買遵循綠色農業原則生產的農產品,是促進綠色農業的重要元素。再者,這樣的活動也可以明確宣導環境友善農業的好處。相關資訊的視覺化亦能有效增加直銷農產品的價值,且能夠吸引本身對農業有濃厚興趣的合作社會員購買。

由當地合作社與地方農協主導的本土農產品直銷活動使LPLC的實行愈趨精緻化,也可視為促進區域間資源循環的成功典範。

本文摘錄自201910月號《農政與農情》,原文標題〈日本透過農協與消費者合作社共同推動農業發展:以農產品直銷為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