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究艦隊成軍 新海研2、3號25日交船

副總統陳建仁與科技部部長陳良基現身新海研船2、3號交船典禮。(圖/總統府提供)

鑑於國內海洋研究船服役年齡已超過20年,科技部在2015年啟動研究船汰舊換新計劃,25日2艘800噸級海洋研究船「新海研2號」、「新海研3號」在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廠辦理交船典禮。副總統陳建仁也現身支持,期待國內海洋研究能隨著升級的新海研船走出臺灣、航向世界。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表示,此批海洋研究船從需求、設計到建造不假他國之手,「完全國船國造」,充分展現臺灣海洋研究的能量,也顯示臺灣擁有為海洋研究打造船隊的能力。他期盼科技部繼續支持臺灣大學、海洋大學及中山大學使用新海洋研究船執行海洋研究,讓研究走出臺灣、航向全世界。

國內現有海研1、2、3號,1號服役已超過30年,2、3也使用超過20年,許多設備均老舊不堪,因此科技部在2015年投入16億元委託臺船打造研究船,25日交船的新海研2、3號會分別由海洋大學、中山大學管理。海洋大學表示,新的海研船擁有精準定位、水文偵測及採樣的系統,同時搭載聲納探測設備,能夠收集海床地貌與海洋地質結構的資料,對於國土規劃、災害調查等學術研究有莫大助益。新海研2號將延續舊研究船的使命,持續航行在臺灣北部海域,承接海洋科學基礎研究的使命。

以臺船首度與國內海洋研究團隊合力打造的新海研2號為例,船長45公尺、船寬11.2公尺、吃水深3.5公尺、總噸位811噸,船速最高可達14節,續航力至少3000浬,可承載13名船員及12名研究人員。船上配備有可追蹤6000公尺目標的「水下定位系統」,而「多音束聲納測深系統」、「底質剖面儀」等新式研究設備則能了解海底地質結構,大幅提升研究船資料精準度。

科技部日前在行政院會指出,海洋研究其實與民眾生活習習相關,像是臺灣大學海洋研究團隊搭乘海研1號在外海佈下海氣象浮標,增加颱風預報的準確度;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中心也曾透過海洋環境的監測技術,配合空軍出航,讓2017年失事的幻象2000黑盒子重見天日。這些珍貴的資料都是透過海洋研究船才能取得的,未來待科研船逐步完成,可擴大布建海氣象浮標範圍,建立西北太平洋浮標觀測網,充實國內海洋研究與國際合作的機會。

據了解,500噸級新海研2、3號25日交船後,1000噸的新海研1號將於明年第一季交船,3艘新海研船加上2018年5月啟用的勵進研究船,4艘海洋研究艦隊可望為國內海洋研究推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