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產業專長,循環農業延伸新農業價值

文/ 莊安華 攝影/林韋言、謝進益 企劃製作/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本文章為企劃系列的第二篇,上篇請見〈豬糞變綠金,沼氣發電達成循環經濟〉,下篇可見〈整合產業專長、建立友善地球模式,循環農業延伸新農業價值(下)〉)

【農業廢棄資材再運用】

燒製生物炭,開發創價新用途

碾完米剩下的稻殼、修剪後不要的果樹枝條與竹子、取出果肉的菱角殼等廢棄資材,看似無用,但經過低氧環境燃燒後,形成多孔隙的生物炭,能發揮封存炭素、改良土壤、除臭、提升炭匯儲存量等多樣功能。

「農業炭化零廢棄技術創新與新產業模式」計畫,主要在開發農業剩餘資材炭化的應用,除了解決這些廢棄資材缺乏清運處理、汙染環境的問題外,更進一步建立生物炭安全炭化程序、生物炭應用體系,確保生物炭對環境安全無虞,提升土壤碳吸存功能,落實土壤碳匯效益在地化,也有助於提升農民收益,促進環保農民與環保資材服務型產業的興起。

桃園區農改場開發一臺殘枝粉碎機,專門處理軟硬材質與長纖維的資材。

林業試驗所擔任此項計畫主持人的副所長邱祈榮表示,目前林試所規劃透過「生物炭料源供應與回收體系」、「生物炭產製技術精進與整合」、「生物炭產品加值與創新應用」及「生物炭管理與終端利用效益」4項策略,建立材質安全的生物炭供應體系。

計畫團隊現階段先蒐集、研究生物炭的各種燒製法,以及國際檢驗標準,找出最有效率、對環境無汙染的燒製方式。燒製生物炭的學問很多,像樹幹、樹枝、竹子、稻稈、玉米稈等廢棄資材,須先粉碎才能燒成炭,因此桃園區農改場開發一臺殘枝粉碎機,專門處理軟硬材質與長纖維的資材。

邱祈榮指出,計畫團隊今年利用不同料源及不同燒製溫度的生物炭,以不同的酸性土壤進行實驗,觀察哪一種配方可以對青江菜盆栽產生最好的生長效率。同時,林試所正取得農友的共識,納入所有燒製的資料數據,規範燒製方式,將進一步改善田間常見的露天焚燒,並建立燒製防護網、產業化模式。

「生物炭最終還是要埋入土壤,但我們希望生物炭在入土前,可以發揮更多用途與價值。」邱祈榮指出,像生物炭搭配貓砂除臭,或製成除臭包、除濕劑,能促使廢棄資材價值化、產業化,而農民亦能從中獲得更多收益。

多孔隙的生物炭,能發揮封存溫室氣體、改良土壤、除臭、提升碳匯儲存量等多樣功能。

【農業生產與光電設施整合】

研發光電溫室栽培模式,兼顧種菜與發電

農業走向科技化,溫網室屋頂架構太陽能板發電、屋下室內種植農作物的「農業綠電生產共構共享模組」,在臺灣發展已有一段時間。

農委會為了避免業者將良地發展賺取綠電收益為主的光電溫網室用途,已經修正「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規定申請附設綠能設施的溫網室必須先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在設施上搭光電板,且覆蓋面積最多40%,並要求要求光電設施底下的作物生產,至少須達近3年農業統計年報平均產量的7成。

農試所作物組組長楊純明指出,目前國際間將光電溫室所生產出來的太陽能電力,優先供應農用設施使用,電力若有剩餘,才會轉為綠電售予電力公司,但過去臺灣發展農業設施屋頂附屬設置綠能設施,因業者發展腳步走得比較快,有些業者以光電效益為主,在屋頂布滿光電太陽能板,未顧慮光電設施底下的農業使用空間,影響農作物的生產效能。

農試所自接下「農業資源循環暨農能共構之產業創新」計畫後,開始調查國內太陽光電綠能設施共構的農作物溫室設施環境、栽種空間、適種蔬果種類,提出適宜光電溫網室栽培的作物清單、管理方法,提供搭設光電溫室的農民與業者諮詢、參考。

光電溫室要種出優質作物,必須考慮適合種植的作物和管理方法。

推出耐熱青花菜 ,強攻夏季市場商機

今年9月下旬,農業試驗所轄下的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發表一款適合光電溫室栽培的「台農亞蔬3號」耐熱青花菜。

青花菜喜歡低溫涼爽的生長氣候,在臺灣高溫的夏季通常很難生長。而這款新品系的青花菜,突破溫度限制,能在夏季的臺灣南部平地順利結球,而且整株口感鮮嫩、味道可口,可重複採收3~4次的花蕾苞,在臺灣夏季自產青花菜的市場缺口下,商機湧現、前景看好。

「台農亞蔬3號」耐熱青花菜即是農試所現階段的計畫成果之一,農試所在今年與向陽優能電力公司展開合作,利用向陽位於屏東枋寮的光電溫室,進行蔬菜栽種實驗,並依據法令遮蔽率40%、產出表現須達農業統計年報最近3年平均產量7成以上的條件,以有機栽培順利種植出以47天時間完成生長與結球的「台農亞蔬3號」耐熱青花菜,以及小白菜、萵苣、菠菜等多種適合在光電溫室生長的葉菜類。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發表耐熱品種青花菜「台農亞蔬3號」。

綠電優先應供應農用設施

向陽優能電力董事長陳貴光表示,設施農業是未來的主流,向陽買下被88風災大水淹沒的荒廢魚塭、蓮霧園,進行土壤改良,然後發展光電溫室,展開「屋頂發電、屋頂下種菜」的土地多重利用,這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突破農業栽培、太陽能發電的困難,創造兼顧農業生產與綠能發電的雙贏價值。

「我們也做光電溫室的栽培實驗,所以很歡迎農試所找我們合作,我們無償提供光電溫室給農試所使用。」陳貴光指出,向陽與農試所展開合作後,也派員協助農試所進行實驗,從中交流光電溫室的栽種作物、田間管理經驗。

楊純明強調,在農業用地行農電共構共享,應以農業生產為主、綠能產電為輔,合適耕作的良地則回歸常態的農業生產用途,擔任生產農作的場域主角,而農試所將在技術面協助已經設置或未來將要設置光電溫網室的業者,篩檢適種作物、提供栽培調適技術及改善室內光照環境措施,如此將可助益真正落實農電共構共享目的,並打造出創新農業的產業模式。

向陽優能電力董事長陳貴光表示,設施農業是未來的主流,發展光電溫室能夠創造兼顧農業生產與綠能發電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