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剖析】中國公佈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分析,流行病學至今不明,發病率及死亡率較低,易遭忽略

文/林慧貞 首圖提供/CC0

中國8月爆發亞洲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由於國際上還沒有疫苗,一旦傳入臺灣恐重創養豬產業。根據中國最新的疫情調查資料顯示,瀋陽發現的病毒株和近年東歐、俄羅斯流行的病毒株屬同一演化分支。但該份報告指出,「該起疫情病死率雖然很高(100%),但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

這份報告進一步指出,同一個案例場有些豬隻的血清抗體及病毒檢測是陰性,也就是尚未受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和以往國際上非洲豬瘟高傳播力、死亡率高的特徵不同。

中國所稱的病死率即致死率,是指得到一個疾病,而因這個疾病致死的豬隻佔的比率, 死亡率是看整個族群,而致死率則集中在看該疾病的嚴重度。

臺灣學者分析,非洲豬瘟病毒分強毒、中間毒及弱毒株,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可能已潛伏一段時間,難以從臨床症狀有無判斷是否染病,呼籲臺灣除了邊境管控外,也需擴大國內非洲豬瘟高風險養豬場的血清抗體監測。

和東歐、俄羅斯屬同一演化分支,如何傳入不得而知

「非洲豬瘟」讓全球聞之色變,起因是「非洲豬瘟病毒」,此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品種、年齡的豬隻,若感染到強病毒株,致死率可達100%,至今全球都沒有疫苗可以抵禦,患病豬隻只有撲殺一途。20世紀初在非洲肯亞首度發現後,1960年代擴散到歐洲的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等地,2007年傳入俄羅斯,歐洲地區用於非洲豬瘟的防疫經費已達5000萬歐元以上,仍無法阻擋疫情傳播。

非洲豬瘟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非常頑強,可存活在冷藏豬肉100天、冷凍豬肉1000天、醃製火腿肉140天、豬舍1個月、豬隻糞便11天,也會跟隨人類的衣服、鞋子、車輛進行傳播。

去年俄羅斯連續爆發多起非洲豬瘟疫情,鄰近的中國早已如臨大敵加強監測,今年中國遼寧省瀋陽市瀋北區發現非洲豬瘟可疑病例,8月1日通報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8月3日確診是非洲豬瘟,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8月份出刊的《中國動物檢疫》文章〈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的確診〉載明,根據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檢測,此株病毒為基因Ⅱ型,和俄羅斯與東歐目前流行的「格魯吉亞病毒株 Georgia 2007」(Georgia即臺灣所稱的喬治亞)屬於同一演化分支,顯示疫情可能來自於俄羅斯或東歐,目前正在分析全部的基因序列,釐清和俄羅斯與東歐的病毒株有無差異。

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為基因Ⅱ型,和俄羅斯與東歐目前流行的「格魯吉亞病毒株 Georgia 2007」屬於同一演化分支。(圖片來源/《中國動物檢疫》月刊)

據《中國動物檢疫》和中國媒體消息,發病豬場屬於小型傳統豬舍,生物安全較差,緊鄰繁忙的鄉間公路,出入口沒有消毒池,但到底病毒如何傳入,中國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指出,過去非洲豬瘟從非洲爆發之後,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東傳播,皆能掌握病毒傳播路徑,但這次中國疫情無跡可循,2017年非洲豬瘟病毒被傳播到俄羅斯的伊爾庫次克,距離此次中國的非洲豬瘟發生地點達1000公里以上,但這段時間,這兩地的中間地區都未傳出相關疫情,中國也沒有發布更多有關非洲豬瘟的疫情資訊。

中國非洲豬瘟病毒發病率、死亡率較低,易遭忽略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國際案例非洲豬瘟的發病率高,但這次傳入中國的病毒發病率、死亡率卻都不高,此次爆發疫情的豬場存欄383頭,截至8月1日通報當天,累計47頭豬發病,全數死亡,大多是超過100公斤的大豬,最高峰時期一天死10隻,平常則是一天平均死3隻。雖然致死率高,但整體豬場發病率、死亡率不高,剩餘336頭豬都沒有非洲豬瘟臨床症狀。

中國瀋陽的非洲豬瘟案例場緊鄰公路旁,病毒發病率和死亡率皆低(圖片來源/《中國動物檢疫》月刊)

此外,中國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隨機採集同群豬30隻的抗凝血、血清樣品,抗原和抗體均呈現陰性,顯示這些豬體內沒有非洲豬瘟病毒,推測這波疫情的病毒株,群內傳播能力有一定侷限性,和以往國際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力高的特徵迥異。

但別高興得太早,病毒發病率、死亡率低可能隱藏更大的風險,「如果感染的豬外表看不出症狀,就可能直接被賣掉了,但病毒會長期留在環境中,難以被察覺到」。一位長期研究豬病的臺灣學者指出,豬瘟病毒本就有強弱之差,此次傳入中國的可能是弱病毒株,強病毒株會出現急性典型臨床症狀、高死亡率,反而容易察覺,最怕的是弱病毒株長期存在環境中,難以根除,使豬隻出口受限,造成經濟貿易上的障礙。

這位專家補充,非洲豬瘟病毒最棘手的是存在不同型,不斷變化,因此在案例判別上要非常小心。

此外,非洲豬瘟病毒還會產生免疫學上俗稱的逃避機制,也就是不會讓被感染的豬隻產生中和抗體來對付它,因此到現在全世界都沒辦法研發出疫苗。

非洲豬瘟難捉摸,應針對高風險養豬場進行血清學監測

面對難以捉摸的敵人,臺灣除了管控邊境,嚴格取締走私肉品,學者建議,由於非洲豬瘟病毒的變化大,從豬隻臨床症狀判別不一定準確,農政單位應建立高風險養豬場資料庫並進行血清學監測,由於目前非洲豬瘟沒有疫苗,所以一旦測到抗體陽性,表示豬被感染了,這是目前最準確的判別方式。

他也提醒,非洲豬瘟病毒可能藉由廚餘傳播,據路透社報導,日本已經暫停從中國進口經過加熱處理的豬肉。這主要是為了確保進口豬肉沒有非洲豬瘟病毒汙染的風險。此外,機場和港口的檢疫規格已經提高層級,主要針對來自中國北方瀋陽和大連城市的旅客。臺灣有些小型養豬戶或傳統黑豬,採廚餘養豬,農政單位應該清查造冊,確保這些養豬戶的加熱設備可完全加熱到70度C以上確實殺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