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今(1)日公布對臺關稅稅率為20%,但因臺、美雙方尚未完成總結會議,20%仍是「暫時性稅率」,待後續磋商可望再調降稅率。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疾呼,期盼政府守住臺灣農業的稻米「紅線」產業,不要開放美國農產品零關稅進口;建議仿效韓國政府,後續談判可從加大對美投資著手。
因應美國公布最新對等關稅政策,總統賴清德今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臺灣與美方經過四個回合實體磋商,以及多次視訊會議,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獲得階段性成果,美對臺關稅從32%降至20%,「但20%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中爭取臺灣更有利、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與臺談判意願。
賴清德表示,臺美雙方秉持誠意,願意解決雙方貿易逆差、同時創造雙贏,臺灣除了爭取合理稅率,也期望藉談判過程深化臺美合作,創造臺美長期利益。談判團隊持續秉持基於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同時也基於糧食安全及國人健康等四個原則在進行談判。
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表示,目前美方只公布暫時性稅率,附加協議內容未定,期待政府把農業視為底線守住,不要把農業當作談判籌碼,應將稻米列為「紅線」產業,不納入任何關稅減讓談判,不要開放美農產品零關稅進口,。臺灣若讓出稻米市場,不僅將重創數十萬農民的生計,更將危及糧食安全、農業主權與農村文化。
美國政府將臺灣仍禁止牛肉風險部位進口、對豬肉實施瘦肉精最大殘留容許量及標示規定、禁止基改食品等,視為貿易障礙。楊儒門表示,政府應為國人健康把關,不要降低對進口畜產品狂牛病、瘦肉精或基改食品相關檢驗標準。政府可仿效韓國,主動提出非敏感項目(如能源作物)作交換籌碼。以及加大對美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