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生種】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

文字 編輯部
插畫設計 Hui Skipp 史吉普

你知道魚池琴蛙是臺灣唯一會構築完整泥窩的青蛙嗎?雄性魚池琴蛙常看起來灰頭土臉,是因為需在離水近的土坡上築巢的緣故,巢穴一般呈現壺口狀,外部有落葉、枝條遮蓋。魚池琴蛙身長約三點五公分,四至九月的繁殖期,雄蛙會在築好的巢中發出鳴叫,吸引母蛙前來交配產卵,偶爾會遇到其他雄蛙企圖霸佔巢穴,發出爭鬥邀請,便會透過扭打、對峙等方式一決勝負。

魚池琴蛙為琴蛙屬,只分布在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與蓮華池,約於一九八○年代由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陳世煌發現,稱為「埔里蛙」,一九九○年代的紀錄又以「豎琴蛙」名之,直至二○二五年確認為臺灣特有種,正式改名為魚池琴蛙;為表彰陳世煌教授的貢獻,學名中的種小名「Shyhhuangi」即為「世煌」之音譯。

魚池琴蛙喜好穩定且乾淨的水域,因數量剩下數百隻,極易因天災或人為干擾等原因影響生存空間,需要積極投入保育。目前已於臺北市立動物園移地復育成功,期待也能很快聽到來自棲地的好消息。

*資料參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