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土地
    • 飲食
    • 藝文
  • 豐年雜誌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農業經營
    • 農業技術
    • 豐年人物
  • 農藝
    • 人間條件
    • 說故事的人
    • 風土元素
    • 相遇
    • 農藝
  • Podcast
  • 豐年社
    • 關於我們
    • 阡陌七十三年 豐年社農業故事
    • 豐年大事紀
    • 資訊揭露
    • 聯絡我們
  • 新聞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土地
    • 飲食
    • 藝文
  • 豐年雜誌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農業經營
    • 農業技術
    • 豐年人物
  • 農藝
    • 人間條件
    • 說故事的人
    • 風土元素
    • 相遇
    • 農藝
  • Podcast
  • 豐年社
    • 關於我們
    • 阡陌七十三年 豐年社農業故事
    • 豐年大事紀
    • 資訊揭露
    • 聯絡我們

首頁 作者 戴 安瑋

戴 安瑋

戴 安瑋 image
  • 2 文章

得獎是日常 廖一久:年輕人快跟上!(下)

  • 戴 安瑋
  • 20191024

有「臺灣草蝦之父」美譽的廖一久,今年獲頒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日經亞洲獎」,他是繼許文龍、張忠謀等人,成為臺灣第8位獲獎者,他希望臺灣年輕人前仆後繼的跟上。

滿足民眾口腹之欲!廖一久因這原因不吃草蝦(中)

  • 戴 安瑋
  • 20191023

一生獲獎無數的臺灣草蝦之父的廖一久,將水產養殖技術從日本帶回臺灣,更於一年內研發出領先全球的草蝦人工繁殖技術,為臺灣建造了草蝦王國。廖一久回憶說,當時他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

最新文章

深化臺美糧食安全夥伴關係 臺灣未來4年向美採購100億美元農產品

雞隻飼料配方降粗蛋白成分、維持胺基酸平衡 減少碳排放還省飼料成本

芭蕉科不只有食用價值,不同品種多變的外觀,讓它成為極具觀賞價值的植物。

可食亦可賞的芭蕉科植物:文人雅士心頭好 花果葉皆有觀賞價值

利用坵塊作為農地調查最小單位已是趨勢,搭配各種科技工具,能夠更靈活地配合各種政策需要。(攝影╱Andriy Medvediuk on AdobeStock)

科技工具與農業統計:逐坵塊紀錄作物:搭配既有圖資系統 天災救助、資料整合更高效

在達觀經營果園的林世豐,採取順應自然的秀明農法,與萬物和平共處,身心也變得更開闊。

以秀明農法尊重生命價值:順應自然規律務農 與萬物共築善的循環

熱門文章

【有毒植物】撞臉百合花,大花曼陀羅全身是毒別亂摘

鐘承信的「三郎牧羊場」自1980年代開始已經歷3代經營。

肉乳皆困 國產羊陷高成本少子化泥沼:肉價須調節機制 乳少待鞏固銀髮市場

在達觀經營果園的林世豐,採取順應自然的秀明農法,與萬物和平共處,身心也變得更開闊。

以秀明農法尊重生命價值:順應自然規律務農 與萬物共築善的循環

雞隻飼料配方降粗蛋白成分、維持胺基酸平衡 減少碳排放還省飼料成本

中元節後雞蛋供應量較多 蛋商公會今調降蛋價2元 養雞協會指片面決定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觸及農業、土地、食物、教育、新知、文化、環境、生態等,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議題。 我們期許成為一個能促進群眾溝通、開放信息、滿足需求的新媒體平台。

閱讀更多

探索豐年社

  • 農傳媒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豐年雜誌
  • 農藝
  • 豐年社
  • 活動專區

聯絡我們

  • 電話 : 02-23628148
  • 新聞提供 / 投書
  • 廣告合作
  • 購買雜誌

關注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5 AgriHarvest 豐年社

Website by Innov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