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魚申報提供第一手沿近海漁業資源數據 漁業署首次表揚百艘漁船貢獻

海洋資源掌握不易,漁民的卸魚申報對漁業資源研究幫助很大,漁業署今年首度頒獎表揚卸魚申報模範生。(圖片提供/漁業署)

漁業署自104年起陸續要求沿近海作業漁船要做卸魚申報,從手寫紙本一路進化到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App申報,今(7)日舉辦「111年度全國卸魚申報表揚頒獎典禮」,1百艘漁船從全國2萬艘漁船中脫穎而出獲得表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頒獎表揚很重要,實質獎勵更重要,要請漁業署研議獎勵機制,例如可優先拍賣,讓落實卸魚申報的漁民獲得更大的鼓勵。

卸魚申報表揚獎項分為兩大類,一是申報卸魚楷模漁船獎,以全國沿近海漁船申報率及使用電子化(Web-App)申報率進行評比,100位獲獎者申報率均達100%,電子化申報都在80%以上;另一類別是推動卸魚申報有功團體與個人獎,瑞芳區漁會獲得團體第一名,蘇澳等4個漁會獲得特優,基隆等漁會獲得優等;個人獎則由花蓮縣籍漁船金泰興6號船主藍延輝獲獎。

藍延輝在南方澳漁港逐一指導漁民以手機進行卸魚申報,榮獲年度最佳推廣。藍延輝是漁三代,從事漁業10年,他說早期卸魚申報用紙本非常麻煩,要手寫魚種及磅重,可能得花半小時,現在有App很方便,手機滑2分鐘就完成上傳申報,「進港大家都很忙,我就教你一下怎麼用,很快」,他謙虛地說,「其實都媽媽在教啦,在港口跟大家閒話家常教其他人怎麼用也很快」。藍延輝表示,卸魚申報的政策不錯,可以留下很多數據資料,可以做為漁業資源研究依據,真的很棒。

從事魩鱙(魩仔魚)漁業的枋寮籍金達興號是申報卸魚楷模漁沿,船主陳秀美說,家裡三代都是魩鱙漁業專業,從阿公到爸爸,現在承傳給弟弟,從104年開始配合卸魚申報。

藍延輝是漁三代,從事拖網漁業,樂於協助指導漁民同業使用App完成卸魚申報,獲頒年度最佳推廣獎,7日與妻子一起參加表揚大會。(攝影/記者陳儷方)

漁業署指出,沿近海漁業的卸魚申報是104年開始,以紙本填報,107年開發App,109年優化成現在使用的App,使用者直覺式填表,且可記憶常捕獲魚種,也可新增魚種,漁民使用起來很方便。

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卸魚申報目前有3種方式,紙本、App、部分漁港設有電子磅秤只要輸入魚種即可直接上傳,漁業署鼓勵漁民使用App做卸魚申報,使用率也相當高。

陳吉仲指出,卸魚申報可以精準掌握沿近海主要水產品的捕獲量,對於海洋資源的維護很重要,蒐集每年的捕撈數量記錄,加上海洋調查的資源量數據,有助擬定正確的魚苗放流計畫,且在遠洋漁業黃牌解除後,國際組織也希望臺灣沿近海漁獲資訊可以更透明。

根據漁業署卸魚申報相關規定,沿近海總噸位10以上的漁船、魩鱙、飛魚卵、鎖管棒受網、沿近海鮪延繩釣、珊瑚、鯖鰺、白帶魚等漁船,以及漁獲外銷的漁船要做卸魚申報,漁業署表示,如果沒有卸魚申報,會先催繳卸魚申報書,通常催繳後漁民就會繳出,目前尚未有開罰實例。

沿近海卸魚申報榮譽榜。(資料來源/漁業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