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普查出爐 從農人口老化、農家數減少 專職農家年收達172.8萬元

農村勞動力不足、人口老化,農委會持續引進機械化彌補勞動力缺口。圖非當事人。(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5年辦理一次農林漁牧業普查,日昨公布最新109年結果,農業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64.4歲,從農人口持續老化,從農家數減少到69.3萬家,同時可耕作地面積持續減少,但用於生產農作物面積則有增加,專職農家年收入可達172.8萬元。

農委會今(21)日表示,因推動小地主大專業農等政策,輔導青農擴大經營規模,因此農家減少但生產面積持續增加,用於生產農作物面積49.7萬公頃,較104年底上次普查調查增加1.1萬公頃、約2.2%,農委會也會確保國土計畫農業發展的農地面積。

109年農林漁牧業普查結果,農牧戶的農業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64.4歲,比上次普查平均續增0.9歲,從農人口持續老化,但其中大專及以上者占12.3%,上升3.6個百分點,也顯示高學歷人力進場趨勢;實際從事農牧業69.3萬家,則較104年底減少2.8萬家、約3.9%。

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莊老達表示,從農家數持續減少,主因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讓農村老化、無力耕作農民釋出土地,給年輕的大專業農耕作,以此確保土地不荒廢,仍能持續作農業生產。針對農村勞動力不足,農委會透過技術團及機械化的引進,彌補勞動力缺口;從農人口老化,也輔導百大青農及各地青農聯誼會,引進農業新血。

農牧業可耕作地面積55.7萬公頃,因為受農地徵收、公共建設及移用造林等影響,5年間減少7.8千公頃、約1.4%;但也因農地活化政策持續推動,其中用於生產農作物面積49.7萬公頃,則增加1.1萬公頃、約2.2%。

莊老達指出,基於農地從事農業生產,具有維護糧食安全及生態環境等意義,農委會提供農業環境基本給付鼓勵農地農用,加上小地主大專業農等政策,均有助農地活化、用於生產農作物;維護農地面積不減少,長遠來看須落實國土計畫,目前各縣市報部的國土計畫書,國內宜維護農地面積有留住80萬公頃,農委會會確保國內農地面積。

109年農牧戶平均每家農牧業銷售服務收入(未扣除成本支出)為45.8 萬元,比前一次普查增加3萬元、約7%,但增幅低於前次普查的33.5%;但以農牧業收入為主要收入者,平均年收入172.8萬元,增加19萬元、約12.4%。

農牧戶銷售服務收入包含初級產品及其加工品銷售收入、休閒服務收入,莊老達表示,109年下半年起國內發生56年來最嚴峻的乾旱,影響農業生產,Covid-19疫情也衝擊休閒農業,均直接影響農牧戶銷售服務收入。

此外,109年普查也發現,農業生產未使用化學肥料及合成農藥面積為6.9萬公頃,5年間續增了1.6萬公頃;其中有機驗證面積1.1萬公頃,產銷履歷驗證面積3.6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