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國姓鄉特用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利用檳榔廢園轉作咖啡,如今是全臺最大咖啡產銷班,其發展國產精品咖啡品牌,具產銷履歷、產地證明雙標章,且屢獲國際評鑑高分;嘉義縣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1班則以「秀明自然農法」生產通過有機驗證雜糧作物,致力復育部落原生種雜糧如赤小豆、葛鬱金等。此2產銷班堪稱農業生產典範,獲選今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農委會輔導農業產銷班組織企業化,提升競爭力,每2年選拔1次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今年自全國6139個產銷班中選拔出10班,包含雜糧、花卉、養蜂、特作(咖啡)、蔬菜、果樹、稻作及水產養殖各領域。農委會27日舉辦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頒獎典禮,總統蔡英文蒞臨參與並親自頒獎。
國姓鄉特用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利用檳榔廢園轉作咖啡,迄今班員35人,種植面積達32.18公頃,可創造出8400多萬的年產值。其咖啡豆從種植、採收到烘焙一條龍生產,具有產銷履歷及國姓鄉咖啡產地證明雙標章,產銷班更以「百勝村」品牌做行銷,經營休閒農場,提供咖啡栽培、調製等教學體驗,發展成農業6級產業。
產銷班種植有SL34、SL28、鐵比卡、波旁等10多種阿拉比卡種及少數羅布斯塔種咖啡,利用檳榔廢園的檳榔樹為咖啡遮蔭,在咖啡結實後即不施用農藥,確保咖啡豆品質。產銷班2015年蜜處理豆獲得美國咖啡品質學會(CQI)評鑑84.92分,2017年也以厭氧日晒咖啡豆獲COFFEE REVIEW評鑑92分高分。
產銷班班長蘇春賢說,產銷班每年咖啡豆產量約40至50噸,品質最好的日晒咖啡豆已可賣到每磅2400元,已成為咖啡中的精品。
成員多為原住民鄒族的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1班則秉持部落的自然永續理念,以「秀明自然農法」種植通過有機驗證雜糧作物。產銷班書記楊佩珍表示,秀明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不施肥,僅作雜草管理,並利用農園廢棄樹葉、雜草及淘汰作物做堆肥,是「最厚工」的農法;但不施肥不代表沒有好收成,透過堆肥將土質地力養好了,作物收成一樣很豐碩。
產銷班以鄒族語taso ci cou「打手機鄒」作為品牌,taso是強壯之意,ci是語助詞,cou則指人,意謂健康強壯的人。楊佩珍說,雖然產銷班自然農法產量不如慣行農法,但因有有機驗證,薏苡可賣到每斤300至450元、赤小豆半斤300元、葛鬱金半斤450元,仍有不錯的價錢。
產銷班除種植葉菜、南瓜、竹筍等作物,「因為老人家想念傳統的味道」,班員也從10年前開始復育部落原生種雜糧如赤小豆、薏苡、葛鬱金、陸稻、芋頭、地瓜等。楊佩珍表示,復育有漫長的篩選、留種過程,並不容易,其中又以部落傳統的黃肉芋頭復育難度最高,「因為山豬、害蟲都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