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嬌客動起來!黑面琵鷺救傷演練 公私協力劃分責任區顧好「抐桮」

黑面琵鷺已陸續飛抵臺南,臺南市政府及保育團體也動起,準備提供更友善度冬的環境給黑面琵鷺及其他候鳥。(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

時序入秋後,冬季候鳥紛紛從北方南來,準備度冬,臺南市的濕地已迎來嬌客黑面琵鷺,至上周為止,臺南市已發現39隻黑面琵鷺報到,分別停棲在黑面琵鷺保護區、七股頂山賞鳥亭及北門雙春濕地,未來數量將持續增加。臺南市今(8)日舉辦「臺南地區黑面琵鷺保護區及度冬棲地巡守及環境整備共同演練」,為今年來臺度冬的黑面琵鷺準備好醫療措施,營造更友善的度冬環境。

黑面琵鷺在全球數量穩定增加,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科長朱健明表示,全球數量已突破5千隻,其中約有6成的黑面琵鷺會來臺度冬,今年的救援演練設定3類假想狀況,包括一般傷鳥救援、黑面琵鷺等保育類傷鳥救援,以及染禽流感傷鳥救援。

朱健明說,民國91年停棲於臺南的黑面琵鷺曾經發生大量肉毒桿菌中毒事件,這起不幸事件發生後,他們不斷優化黑面琵鷺救援SOP,並且透過救傷演練,讓保育團體志工們對於相關的救援操作更熟練,肉毒桿菌中毒需要緊急搶救,愈早施打血清,救治成功機率愈高。

黑面琵鷺的肉毒桿菌中毒多是因為不小心吃到遭肉毒桿菌汙染的魚貝類,朱健明表示,如果發現黑面琵鷺個體活動力變弱,無法飛翔,甚至是蹲坐地面、嘴巴微張,有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就是肉毒桿菌中毒症狀,應儘速救援送醫,根據經驗,已因中毒而癱軟在地、還剩一口氣的黑面琵鷺,施打血清解毒後,1小時內可以逐漸恢復站立,肉毒桿菌的中毒,是分秒必爭的搶救工作。

候鳥救援:黑面琵鷺救傷演練。(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

根據臺南市救援肉毒桿菌中毒的黑面琵鷺流程,志工發現黑面琵鷺軟頸、翅膀下垂等癱軟症狀後,下到灘地把黑面琵鷺帶回,並立即通報、送醫救治,力求縮短救援及救治時間,恢復健康後還要經過特生中心的野放訓練,訓練成功才能野放。

朱健明表示,NGO團體劃分責任區監控黑面琵鷺在主要棲地的活動狀況,例如台南市野鳥學會負責四草保護區,黑面琵鷺學會負責頂山地區,台南市生態學會負責學甲濕地,特生中心七股站則負責東魚塭、北魚塭,分區負責可提升救援效率;同時,對於可能遭肉毒桿菌汙染的區域,臺南市政府也會盡力清除被肉毒桿菌汙染的魚貝類,降低候鳥因誤食而中毒喪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