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暫停我國釋迦及蓮霧輸銷,鳳梨釋迦受影響最大,因為外銷中國大陸的數量多達1萬3千公噸,果農向農委會反應,希望農委會保價收購,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今(24)日表示,農委會不可能保價收購單項水果,如果農民願意廢園轉作其他作物,農委會可以規劃,並協助調整產業結構。
處理鳳梨釋迦產銷問題,可分短期及中長期計畫,陳駿季說,今年因為臨時被通知暫停輸銷,農民措手不及,因此政府介入拓展外銷市場並在國內市場促銷,但果農調整鳳梨釋迦產量勢不可免,應適度減量,若果農願意廢園轉作,農委會會提出規劃,明年開始研擬產業結構調整方案。
臺東縣長饒慶鈴建議中央考慮,每公頃補助50萬元至80萬元,讓農民減少收成面積,但農委會不同意,因為問題不會獲得解決,明年重現相同的產銷問題,陳駿季認為,解決鳳梨釋迦因外銷對岸受阻最好的方法,就是轉作其他更有前景的作物,調整產業結構,才能保障務農收入。
臺東2,800公頃的鳳梨釋迦果園,有一半面積生產的果實,都是外銷至中國大陸,顯示國內鳳梨釋迦的市場有限,少於大目釋迦,陳駿季說,果農可以選擇回頭改種大目釋迦,因大目釋迦在國內市場較受歡迎,且1年有2收,或是果農可以改種酪梨,酪梨最近很受歡迎,價格很不錯。
陳駿季表示,在中國尚未下禁令前,種植鳳梨釋迦收入很不錯,價格好的話每公頃可收成100萬元,種植成本只要4、50萬元,果農有利潤,但大陸訂單的不確定性太高,果農必須從產業角度做考量,種植任何作物前都應該先考慮通路。
農民如果願意轉作,農委會將提出協助轉作獎勵方案,陳駿季指出,轉作面積由農民自行考量,農委會過去也曾獎勵檳榔廢園轉作,改種油茶樹,轉作沒有產銷失衡之虞的農作物品項是成功的案例。獎勵轉作方案目前還在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