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再利用 30個寶特瓶變身「潯寶衣」獲國際認證

經過國際認證的海廢再利用做成的衣服,超環保。(攝影/記者許素惠)

寶特瓶是海洋廢棄物中占比最高達18.7%,嘉義縣及雲林縣政府響應環保署號召,收集轄內海廢寶特瓶再利用,製成全臺第一件經國際認證的海廢環保衣「潯寶衣」,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祕書顏旭明今(23)日贈送300件潯寶衣給雲、嘉政府,做為日後宣導之用及贈送外賓的禮物,專屬的標誌也可以和他國分享使用,成為國際共通的Mark。

嘉義縣環保局長張根穆、環保署基管會執行祕書顏旭明、嘉義縣長翁章梁、雲林縣環保局祕書沈淑妧(左而右)宣導海廢寶特瓶回收做成「 潯寶衣」。(攝影/記者許素惠)

雲林縣環保局祕書沈淑妧與嘉義縣長翁章梁代表受贈,顏旭明感謝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的努力,此專案計畫共回收8.4噸海廢寶特瓶,其中嘉義縣邀請雲林縣共同參與回收貢獻約1.4噸,收集將近4萬2,000支寶特瓶製成潯寶衣,期望讓世界看見臺灣,將臺灣優良回收及製作再生技術推向世界。

顏旭明表示,這件「潯寶衣」從海洋打撈回收、打包、清洗到抽絲再製成衣,過程逐一記錄,是全國第一件通過德國萊因技術監護公司認證的衣服,材料取得過程到製成成品宛如農產品的「生產履歷」完整,希望有愈來愈多的國家也能藉由此技術把海廢化為資源,環保署委託設計出來的專屬標誌可以提供使用,使其成為國際共同流通的海廢資源再利用的標誌,提升臺灣能見度。

模特兒回收海廢寶特瓶妝點。(攝影/記者許素惠)

翁章梁介紹,潯寶衣由寶特瓶抽絲後製成,其中寶特瓶含量將近96%,為全世界寶特瓶再利用中含量最高,近年海洋漂流廢棄物問題日益嚴重,世界各地皆積極推動各項淨海行動,為保護海洋環境,妥善處理海廢問題,嘉義縣於2020年開始積極配合中央推動「海洋廢棄物高質化循環利用示範推廣計畫」,並與桃園等其他六縣市及臺灣紡織業者合作這項難得的海廢製衣計畫。

嘉義縣環保局長張根穆指出,為響應活動特別偕同雲林縣環境保護局增加動員量能,並結合布袋鎮及東石鄉公所、水環境巡守隊、嘉義縣環保艦隊、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嘉義縣立永慶高中、257旅國軍愛心社及其他在地環保團體等,共舉辦38場次淨灘活動,多達1,274人次參與。

環保署樂意分享此標誌成為國際海廢資源再利用的共同標誌。(攝影/記者許素惠)

嘉義縣環保局環保設施管理科長蔡彥宏強調,1件潯寶衣需耗費約30個寶特瓶,海廢寶特瓶收集不像陸上回收這麼容易,除了動員縣內河川巡守隊及同仁,不畏日曬雨淋等惡劣的天候及危險多變海域,淨灘、淨海範圍遍及轄內河溪沿岸到布袋、東石出海口,甚至多次乘風破浪搭乘嘉義媽祖環保艦隊移動到國土外傘頂洲,過程非常辛苦。

雲林縣環保局祕書沈淑妧說,海洋廢棄物議題是國際共同關注的問題,臺灣是四面環海的海島型國家,守護河岸及海洋環境列為重點工作,海廢資源再利用全回收是最高目標,呼籲鄉親要做好垃圾回收分類,勿隨意棄置垃圾於海洋及河川,共同維護美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