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寄語】南庄橙—如何回歸 要往哪裡去

復育成功的臺灣原生種南庄橙(C. taiwanica Tanaka & Shimada),終於結成金黃的果實。

文、攝影/蕭秀琴

當發出Ga Da Yo 嘎達佑—嘎達佑—嘎達佑

這個賽夏族語讀音,是媽媽準備的食物

嘎是媽媽,是所來之處小霸尖山

達是發現果實的勇士,卡達部落的巴達

佑~好酸啊!真是酸啊!

酸有很多好處,會保佑你的啊

媽媽給的食物,會保佑你!冬天是橘子的季節,恰在新舊年交界的日子盛產,因此,常常被譽為喜慶的象徵,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傳說,也是啟發各個族群文學創作的繆思,在我們這個多元族群融合的國家臺灣,關於橘子的吃法、喜好、諺語、傳說,多到讓島嶼色彩繽紛,像是清領時期詩人沈光文的〈番橘〉指的是只有彰化人才採得到的多汁解渴的橘子。黃清泰盛讚的〈詠西螺柑〉指的是椪柑,堪比洞庭湖的砂糖橘還高貴。范咸的〈九頭柑〉就是虎頭柑,真正是叫他第一名的橘子,從彰化、西螺……不論哪處,柑橘因應不同地方族群的喜好,有各自的美好,就算是酸酸的,也有酸的喜悅。

近來最讓人心生歡喜的大約就是剛回家的南庄橙,植樹儀式從中央林務局到地方人士,齊聚在聖稜線上的加里山大坪登山口,以賽夏族的祝禱盛大歡迎,何以讓人心生喜悅?

南庄橙是哪一顆?長在哪?有什麼特別?

植物分類學家,也是把南庄橙重新定調的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曾彥學說,有賽夏族的地方才有南庄橙,南庄橙是只生長在賽夏族的傳統領域上的橘子。他又指出,臺灣野生的橘子只有4種,中底海拔的臺灣香檬、低海拔是藜檬和蘭嶼的酸橙都可以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到,唯有南庄橙只能在臺灣找到,是臺灣的特有種。

日本時代在南庄特別設有柑橘研究中心,日人Shimada Yaichi最早發現,由當時的臺北帝大園藝講座教授,學者田中長三郎博士鑑定,認為這種柑橘唯一分布的地區就只有臺灣,因為外型與酸橙日語的daidai近似,所以命名為「南庄代代」(nansho daidai)。

根據臺灣植物誌(Chang and Hartley, 1993)記錄,在新竹、苗栗發現的淺山柑橘,果實果肉與果皮緊黏,符合橙類特徵,但翼葉特徵與現有栽培橙類皆不相同,推測此野生柑橘族群極可能為瀕臨絕種的南庄橙。

種在加里山大坪林道登山口海拔1350公尺處的南庄橙。

曾彥學也認為,這個唯一用地名南庄來命名的橘子,確實有其道理;有點酸、有點苦、皮很厚,是4種野生橘子中果實最大顆的,尤其,適應力非常強,怎麼種就怎麼活,開的花是白色的、花很香、葉片很大,就像賽夏族人擁有的4個特色,刻苦耐勞(怎麼種怎麼活)、熱情洋溢(明亮的橙色)、心胸開闊(適應力強)、純潔善良(像純白的花一樣)。

盤點臺灣山林原生種的意外驚喜

詩意般的解說是最好的共鳴,重視南庄山林、喜歡賽夏族的林務局長林華慶瞬間給予回饋,他感性的說,「南庄橙回家」已經不只是關乎種源的保存而已,也超越了景觀園藝苗木產業的經營,2018年底林務局委託曾彥學教授的研究團隊,盤點臺灣森林,在8個林管處針對特有或稀有植物,找出具有園藝、景觀、蜜源及保健等,有潛力的各類植物,先在國有林區內展開採種、育苗,期望透過推廣栽植,發揮臺灣森林生態系的多元價值,並減少對外來植物的依賴。

而南庄橙給了一個意外的驚喜,林華慶不時感嘆,本來以為只是瀕危植物需要保存,卻意外發現這株樹與賽夏族有的深厚關係,當曾彥學說起「南庄橙」的名字時,只要聽到南庄就會特別留意的他,特別跟曾彥學請教南庄橙的身世,在追尋的過程中,又從賽夏族根誌優長老口中得到歷史文化與日常保健的風土故事,他積極要求新竹林管處盤點母樹並研究運用,發現香味、氣味、酸味,都有一種高雅的氣息。

林華慶也很實際地指出,新竹林管處著手研發並轉化利基,經過宜蘭大學的檢驗,果皮有超過70%幾的檸檬烯,而且只要3年就可結果,在新竹林管處作業課的謝立忻試做飲品、果皮蛋糕、甜點,甚至委託臺大園藝系林書妍教授萃取精油,理解這款果皮的成分。

林務局長林華慶(左)真心喜歡南庄、賽夏族,以及南庄橙。

種在原生地比什麼都重要

這些以臺灣淺山森林生態,促進山村綠色經濟發展的政務官職志,對賽夏族長老根誌優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的挑戰是必須恢復記憶,找回被遺忘的味道。他說,他幾乎都忘了嘎達佑的口感,有47年沒有吃過這顆橘子,在林華慶找到他,讓他看了一些資料之後,才恍然大悟,那棵被命名為「南庄橙」的橘子,曾是他幼時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在他的祖居地大湳部落(蓬萊村),嘎達佑是很重要的藥,族人採收回來的橘子,會整顆烘乾、隨身攜帶,他說,「我感冒時,我爺爺就拿給我吃,病就好了。」

南庄橙的枝幹多刺但硬實,賽夏族人拿來做菸斗、刀柄。

根誌優是優秀的賽夏族人之外,也是善於主持、溝通和整合資源行銷的傳播人,在活動中總能帶動氣氛,他為了讓人知道為什麼族人叫這顆橘子嘎達佑,表演吃到南庄橙時,賽夏族人會有的反應,跳起來哇哇叫,「喔~喔~yo- yo- yo」,他一邊笑著叫他叔叔,另一位賽夏長老表演吃到酸橘子的表情,一邊說,賽夏人稱橘子為「佑/Yo」。

南庄橙是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 IUCN 紅色名錄的屬極度瀕危(CR)等級物種,根誌優說,比一般柑橘多刺的枝幹,比較不討喜,尤其,南庄橙是早期柑橘嫁接重要的砧木,純木也就少了。在鮮果上,較酸的口感也不討喜,但能把失去的的找回來,種在原生的所在,比什麼都重要,因為賽夏族人把樹木、山林視為族群的一部分,是一個整體。

【延伸閱讀】
【農藝】南庄橙回家在林下經濟處發展 實踐傳統領域里山倡議

農傳媒專欄作者/蕭秀琴
本文作者蕭秀琴為豐年社主筆,著有《料理臺灣》《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精油日常》等,計9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