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調查完成 明年12處率先發布手機「國家級警報」

農委會水保局今(23)日舉辦「大規模崩塌防減災成果發表會」(攝影/記者游昇俯)

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甲仙小林村滅村事件殷鑑未遠,農委會水保局「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今年完成全臺34處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研究調查,建立防減災監測、預警系統及示範區。明年大規模崩塌預警將首納國家防災應變體系,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共有12處,將率先納入手機「國家級警報」發布對象。

此12處位於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臺中市和平區、南投縣國姓鄉、嘉義縣竹崎鄉、高雄市茂林區、屏東縣來義鄉、花蓮縣卓溪鄉,以及臺東縣延平鄉、大武鄉各2處。

水保局今(23)日舉辦「大規模崩塌防減災成果發表會」,發表「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第一期(106年至109年)執行成果。因目前全世界尚沒有一個國家如臺灣,以全國行政力量支持大規模崩塌防減災研究,且因臺灣國土面積小,研究又比同時投入的日本進行得快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水保局計畫具世界級水準,成果可以拿到世界舞臺與國際分享。

所謂大規模崩塌意指「崩塌面積大於10公頃、崩塌體積超過10萬立方公尺、崩塌深度在10公尺以上者」。水保局長李鎮洋表示,水保局盤點全臺共有9,848處大規模崩塌潛勢區,但其中只有229處可能危及住家、道路、橋梁等需要保全對象,防減災計畫第一期又篩選出其中危險性最高的34處高風險區進行相關調查及基礎研究,並建立相關疏散撤離基準及標準作業程序。

34處大規模崩塌潛勢高風險區。(圖片提供/水保局)

根據水保局研究,日累積雨量達1,000毫米可能引發大規模崩塌,為了能提早5、6個小時疏散撤離該區域居民,未來當日雨量累積達6、700毫米可能就需要發布警訊,累積達1,000毫米則達紅色警戒,須執行疏散撤離。

然而,大規模崩塌是否發生不僅和雨量有關,還因各地區地質狀況不同而異,預警疏散需求也因區域而不同。在34處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中,有12處與現行土石流潛勢區保全對象重疊,風險更高,因此水保局明年起將率先將此12處納入防災應變體系,比照地震災害,納入發布大規模崩塌手機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國家級警報」。

水保局副局長王晉倫表示,明年比照現行土石流預警機制發布大規模崩塌警戒,當氣象預報雨量大於該區域警戒雨量,水保局就會發布黃色警戒,紅色警戒則依不同區域及其預估雨量變化情形而發布;「國家級警報」基準將參考土石流警戒雨量基準,且因山區有疏散撤離困難的問題,部分地區日雨量累積達3、400毫米就可能達大規模崩塌警報發布標準。他並說,明年12處先行試辦,後年再把高風險區34處皆納入警戒發布,到計畫第二期完成會有98處納入。

水保局長李鎮洋(左)表示,明年將把大規模崩塌預警納入國家防災應變體系。(攝影/記者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