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及六龜研究中心的臺灣杉試驗林,種植至今已逾40年,今年將首度進行疏伐作業,疏伐面積分別為1公頃及2公頃。林試所表示,本次作業進行中層疏伐,有助「未來木」長成良木,是森林撫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疏伐所產出木材,也有助提升國產材自給率。
林試所太麻里研究中心及六龜研究中心,是林試所6個研究中心中唯二以林業經營為主的研究中心,其臺灣杉試驗林分別在民國68年及67年種植,迄今均超過40年歷史,林木生長良好,但已有生長競爭現象,林試所10、11月間將進行首度疏伐,以使留存的造林木有更多生長空間。
有別於下層疏伐選擇伐除矮小或生長不良的林木,中層疏伐則是以撫育「未來木」為考量。林試所太麻里研究中心主任胡元瑋表示,臺灣杉輪伐期(rotation age)為80年,目前試驗林種植滿40年,林試所在疏伐前會做美木調查,掌握每一棵林木高度、胸徑及生長情形,選定具長成良木條件的「未來木」,干擾未來木生長的林木就是疏伐的目標;因此,疏伐產出木材將不全是難以利用的小徑木,也有形質優良的中、大級徑木。
臺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是全世界單屬單種,以臺灣為屬名的特有種針葉樹,它的心材有七彩紋路,是作為家具、樂器或建築的優良木材。林試所疏伐作業產出木材將供林試所進行木材性質研究,部分提供臺東縣公東高工教學使用,以及回饋試驗林鄰近原住民族嘉蘭部落公共使用,其餘將公開標售作為國產材。胡元瑋指出,國內自78年全面禁伐天然林,人工林木材生產即幾乎停滯,國產材自給率長年低於1%,大量依賴國外進口,疏伐木材標售將有助提高國產材自給率。
在正式疏伐前,林試所也展開生態監測,除了進行疏伐前後留存木的生長調查,也同時記錄地被植物、森林昆蟲相、地表土壤沖蝕情形及監測林下微氣候,以了解疏伐作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且,基於《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政府開發、利用原住民族土地,須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的精神,太麻里研究中心8月6日已於嘉蘭社區舉辦「臺灣杉疏伐作業說明會」,獲得嘉蘭部落族人理解與支持。
太麻里研究中心轄管林地面積約1千公頃,六龜研究中心則是將近1萬公頃,此次僅分別疏伐1公頃和2公頃,胡元瑋說,這次是林試所首度疏伐作業,先從小面積開始做,未來建立疏伐作業流程,林試所將參考疏伐作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相關研究,再逐步擴大疏伐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