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首艘魷漁船返港 全船清潔消毒、48人入住防疫旅館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工作人員對下船船員量測體瘟、做健康諮詢,現為遠洋漁船靠港後的防疫SOP之一。(圖片提供/漁業署)

為避免國內COVID-19疫情失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所有入境臺灣的旅客,均需配合隔離14天,這項禁令實施至今,29日上午,首艘遠洋魷釣船佶洋號漁船返抵前鎮漁港,52名船員中有4名本國籍船員,回家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48名外籍船員則全數入住防疫旅館14天。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表示,第2艘要回高雄前鎮漁港的遠洋漁船下要等到下週才會進港。

高雄市海洋局副局長黃登福指出,佶洋號漁船船東採取的方式是讓所有船員都下船,回家或入住防疫旅館隔離,接著立刻進行全船清潔消毒,完成清消後的漁船就變成自由的船,即可在漁港依照船期調配,進行卸魚、補給、維修、更換漁具、加油等工作。黃登福說,雖然原船員們全部下船之後,船公司還要另外找一批人接管這艘船,得多花一筆錢,但漁船靠港後的工作就不會被防疫措施耽擱,是有效率的考量。

漁業署遵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建議,對於遠洋漁船返港,採取較高規格之一人一室居家檢疫,檢疫結束後船員才能到其他地方自由活動。入住防疫旅館有補貼,漁業署會補貼船東讓外籍船員入住防疫旅館的費用每人1天1千元;交通部觀光局也會補貼防疫旅館,每房每日1千元。

這趟出遠門到大西洋捕魷魚的佶洋號漁船,除了去年12月曾被要求在福克蘭群島分批上岸參加講習之外,其他時間都在船上,今年4月底結束捕魚工作後,即一路航行,5月29日回到高雄前鎮魚港。

每年6、7月結束大西洋捕魚作業返國的遠洋漁船,是在阿根廷外海的福克蘭群島以南漁場捕魷魚的漁船,長達5、6個月的時間都在距離臺灣很遠的海域作業,幾乎都待在海上、沒有靠岸。這次到福克蘭群島以南漁場捕魷魚的漁船有77艘,船員約有3、4千人,相關單位已訂定防疫SOP,漁船靠港後要依序完成3步驟。

漁船停靠碼頭後,海巡人員依例查核船員名冊並上船安檢;接著是衛生局人員為船員量測體溫,並做健康諮詢,初步確認船員身體狀況,是否有感冒或是肺炎症狀;之後由移民署接手,辦理船員入境時手續。

不過,遠洋漁船返港的防疫工作重點還是在前置作業,黃登福說,5月到7月陸續會有很多船回來,船員也很多,加上漁船的卸魚及整補,漁港在這段時間都很忙碌,為了防疫工作順利執行,高雄市海洋局與漁業署、高雄區漁會、小港區漁會、魷魚公會、鮪魚公會,組成工作小組訂定SOP,他們利用漁業署的漁船監控中心提供的各漁船位置資訊,安排漁船分批返港停靠,否則一下子太多船進來,人流太多,不利於防疫工作的進行。海洋局評估,6月中旬將進入遠洋漁船返港高峰,將與其他單位密切合作,落實執行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