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以地養老可行嗎?農地也有蛋黃區問題

農民也能以地養老嗎?農地有好有壞,不動產價格是開辦逆向貸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圖片提供/農糧署)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已在立法院審議中,農委會預計明年可上路,建立農民退休制度,照顧老農,也吸引年輕人加入農業產業。民進黨立委鍾佳濱、郭國文、賴惠員等人23日舉辦座談會,推出「以地養老、後領先存」的概念,號稱農民退休制度2.0版,「以地養老」來照顧老農,「後領先存」來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建構更健全的從農人口結構及環境。

農委會推出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與老農津貼並存,60歲農民提繳6%的農退儲金,65歲退休後加上老農津貼,每月可領8939元至85歲;25歲開始從農,月繳6%儲金至專戶,65歲退休後加上老農津貼,每月可領31480元至85歲。鍾佳濱認為,老農津貼是65歲以後本來就可以領的,依照農委會推出的農退版本,60歲提繳5年後退休,每月農退只領1千元;至於現在25歲的青農參加農退,40年後月領3萬元,「夠用嗎?」鍾佳濱認為,農退條例通過後,應該開始思考農退進階版。

「跟老農津貼差不多,我現在參加多領1千多,每個月提繳6%,划算嗎?」、「我現在25歲,40年後3萬多元,夠用嗎?」鍾佳濱認為這些都是農民對現在立法院審議中的《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會產生的疑問。他指出,農委會為了吸引青年從農及活絡農地,推出《農民退休儲金》制度,但誘因有限,應搭配其他措施,例如,參考商業銀行「以房養老」金融商品構想,搭配「小地主大佃農」作法,讓老農「以地養老」每月領固定生活費,同時將老農的地租給青農,延緩農地流失。至於青農,則是可以考慮將未來退休可領的老農津貼現在就先預存,鍾佳濱推算,40年後退休每月有4萬8千元可以過生活。

「以房養老」已經推動多年,但效果並不好,因為逆向貸款能拿到多少錢,一切得看房地的價值,只有位在蛋黃區的房地產做逆向貸款,每月才能拿到足夠的生活費,才是真正做到以房養老。

農業金庫董事長吳明敏認為,農地本身的條件是「以地養老最大的問題」,因為農地有好有壞。他指出,部分農民的農地面積不大,或是地處偏遠,甚至是污染地,或是在地層下陷區域,價格不高,得有其他資金來源,才足以養老;且「拿農地貸款,領取每月生活費」,也違背多數臺灣農民的思維,執行成效有待評估。中正大學社福系教授呂建德也指出,以地養老不只是觀念的問題,實務上也有阻礙,以房養老只有在台北的蛋黃區推得動,因為房地產有好房壞房之分,以地養老的農地,也是有好地壞地之別。

參加座談會的青農葉大志在屏東種檸檬,他認為對青農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賺到錢」,農民的困境就是投入成本大、勞力密集度高、受制於氣候因素,還有產銷問題,「我在乎的就是下一季能不能賺到錢」,不只產銷問題亟待政府協助解決,大面積優良農地的取得也很困難,這些都需要政府提出更好的規劃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