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區是設施短期葉菜主要產區,因短期葉菜栽培期短、根系淺、需水量大,但又怕土壤過溼、容易引發病害,需穩定供水才能維持葉菜品質及產量,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去年起輔導桃園市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導入智慧環控技術,應用數據自動化管理,評估不僅可減省下栽培管理人工,設施灌溉用水也能更精準,相較以定時給水器灌溉,用水可減少約一半。
桃園農改場建置雲端「智慧農業開發系統」,搭配無線傳輸環境感測器監測環境數據,當傳感器數據達到設定值,用程式積木編輯的控制程式就會直接從雲端下達指令給田間的控制器,進行灌溉、施肥等自動化管理。桃園農改場去年起將此智慧農業栽培管理技術推廣到桃城蒔菜合作社,預備在其75間簡易溫室(約2.5公頃),安裝環境傳感器及灌溉控制器,透過智慧灌溉程式達到栽培自動化管理。
桃園農改場副研究員賴信忠表示,由於合作社農場只用2部7.5馬力的抽水馬達輪灌所有溫室,故為穩定噴灌水壓,讓灌溉水量可用時間長短精準控制,故特將灌溉程式調控每次只灌溉1間溫室、每次給水3分鐘,進行輪灌;天候條件達到啟動灌溉標準的溫室,即會進入排程,逐一輪灌完畢,其灌溉水量也會記錄於Google試算表,讓農民一目瞭然用水狀況。
估算桃城蒔菜合作社每年耗費在灌溉上的人力工時約1218小時,以智慧農業開發系統自動灌溉,便可節省下年工時1218小時;並且,智慧灌溉程式是依據傳感器監測到的土壤濕度、空氣濕度等數據給水,用水更精準,相較於定時器給水,智慧灌溉約可減少一半用水量。
賴信忠說,智慧灌溉啟動給水標準可以依據土壤濕度、氣溫、空氣濕度、光度、風速等不同的監測數據而定,故可以細緻地依不同蔬菜的需求加以設計;面對特殊的天候變化,也可以設定高溫、多雨等數值,讓系統發布警訊到農民手機,提醒農民注意;除了設定好的自動化管理,面對異常狀況,農民也可直接在智慧農業開發系統網頁操作,執行手動補水等遠端管理。並且,該系統是採視覺化的程式積木進行編輯,也方便農友自己設計自動控制程式。
但栽培設施短期葉菜約8分地的雲林縣青農盧傳期指出,他的溫室原裝設有電扇、遮蔭及噴霧等環控設備,將這些設備整合進此智慧農業系統需要多花一筆錢,若增加設施成本卻不能讓產量、收入有明顯成長,他寧可繼續仰賴人力來做生產管理。他說,大型農企業比較願意投資提升栽培設施,但小農在連市場通路都不穩定的情況下,投資自然會相對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