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蔓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適合在20至24度的涼溫中生長,且好發於濕度高的環境,近來入春容易有濕涼的天氣,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已於部分農地發現有西瓜植株發生蔓枯病,建議農友及早用藥防治,並將罹病植株移除園中,降低病原菌感染源,以避免病害影響西瓜發育及收成。
西瓜蔓枯病是土傳病害,病原菌孢子可以隨風雨傳播,並能從莖蔓傷口侵入感染,其種苗可能帶菌,葉片、莖蔓、果實也均會得病。蔓枯病容易在連續降雨、日照不足及植株生長過密、通風不良的田區發生,連作田容易累積病原菌,使用氮肥過多促使植株組織柔嫩,也容易讓病原菌入侵。花蓮縣是國內西瓜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市,目前正值一期作西瓜植株生長期,預計3月中起開始留果,蔓枯病常在瓜蔓長滿畦面時開始發病,近來天氣濕涼,正值好發期。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蔡依真表示,防治蔓枯病以施用化學藥劑為主要手段,農友在病害發生前可以用三氟敏、鋅錳乃浦等藥劑做預防,發病後再以撲滅寧、亞托敏、待克利、白列克敏等藥劑治療;要注意的是,因三氟敏、亞托敏及白列克敏作用機制相同,應避免重複使用、引發菌株抗藥性;有機栽培農友則可施用1000倍亞磷酸做為蔓枯病預防用藥。
避免染病植株繼續傳播病原菌,農友應移除染病莖蔓、葉片,做好清園,並且因蔓枯病會侵入植株傷口感染,農友田間使用機械應避免造成植株傷口,防治黃守瓜、蚜蟲等蟲害傷口,則應避免於夜間噴灑殺蟲劑、增加田間濕度,反而營造蔓枯病好發環境。
蔓枯病以葉片及莖蔓受害最為常見,其典型感染症狀是在葉片、葉柄和莖蔓上形成黑褐色、同心圓紋或不規則病斑,染病莖蔓初期會形成深綠色水浸狀病斑,呈現長條狀裂紋,不久即壞死並分泌膠狀物,後期則轉為暗褐色流膠,受害部位嚴重者會裂開,萎凋枯死。蔡依真說,若是主蔓感染蔓枯病,發病嚴重便會整株枯死,故農友發現植株出現病徵,應及早進行防治。
此外,西瓜蔓割病與蔓枯病同樣有莖蔓裂開、莖葉萎凋等症狀,但此2種病害用藥完全不同,農友可能因誤認,未對症下藥,錯失防治時機,農友若有病蟲害防治疑問,可洽詢花蓮農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