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獨厚!全球1/3種類鯨豚在台灣周遭海域出沒

民間團體在海上經常目擊到的熱帶斑海豚。(圖片提供/海保署,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

近期藍鯨陳屍在東部海域的消息讓很多人相當傷心,不過,這些擱淺資料其實是有助於學者掌握臺灣周遭海域的鯨豚種類。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透過1400筆擱淺資料,推測臺灣周遭海域有32種鯨豚出沒,約佔全球鯨豚種類的3分之1,一般民眾能在海上目擊的種類更高達26種,顯見臺灣得天獨厚的海域環境,因此海保署也呼籲民眾一起護育珍貴的鯨豚資源。

海保署表示,臺灣鯨豚保育與研究是在79年臺灣將「鯨目」列為保育類動物名錄才開始的,可惜的是鯨豚雖然被列為保育類動物,遲至今日,北海岸、東南海域及西南海域並未有詳細或持續性的鯨豚族群調查,因此現階段只能透過擱淺統計資料和民間的目擊資料來拼湊出鯨豚的族群種類。

海保署整合83年由農委會林務局執掌時期到108年,超過1400筆的擱淺資料,推估臺灣周遭有32種鯨豚出沒,約佔全球鯨豚80餘種的3分之1,擱淺紀錄以海豚科、小抹香鯨科及鼠海豚科等小型齒鯨類為主,如露脊鼠海豚、瓶鼻海豚及小虎鯨。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補充,近期陳屍的藍鯨算是特別個案,牠的屍體已在海上漂浮許久,只是剛好在臺灣東部上岸,因此並不會被列入周遭海域出沒的種類中。

除了擱淺紀錄能協助學者掌握在臺灣周遭的鯨豚族群,民眾在海上活動的目擊紀錄也是重要的資料來源。吳龍靜表示,有賴於公民科學觀念的普及化,在賞鯨業者、民間團體的回報資料中,可以辨識出26種鯨豚,其中有24種頻繁出沒在東部海域,像是長吻飛旋海豚、弗氏海豚及熱帶斑海豚。

吳龍靜表示,要了解臺灣周遭海域的鯨豚族群,整合資料只是第一步,未來會持續辦理鯨豚調查計畫,以充實國內鯨豚生態資料庫推進保育研究,也會辦理友善賞鯨、在地守護的鯨豚保育教育活動,讓民眾認識並參與鯨豚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