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考】刨冰的臺日情緣

文、圖片提供/林劭璚

曾參與一家餐廳的籌備過程,空間為日式警察宿舍改建,經營者希望引進抹茶、和菓子等飲品及甜點,因此接觸 到日式刨冰,四處探訪臺灣的日式刨冰店,結果似乎以臺中最多,也發現臺灣刨冰的源起跟日本頗有淵源。

略略區分日式刨冰和台式刨冰的不同,主要在冰跟料的比例:日式刨冰的「冰」多為主角, 水質純淨,部分店家甚至使用自然環境下低溫凍成的「天然冰」;台式刨冰傾向滿滿餡料、水果,墊底的冰往往比較粗礪。這當然跟兩地的緯度、物產和文化相關。

第一次吃日式刨冰,在朋友阿本的工作室內,工作室為緊鄰臺中綠川的公寓, 落地玻璃門一開,就看見長形的木頭矮桌,壁櫃的罐裝茶粉經過精心擺設,樓梯下是用白石布置的枯山水意象,桌面擺放一台造型復古、湖水綠的鐵製手搖刨冰機,一側有銀亮轉輪及把手。阿本從冰箱取出長寬高各約 15 公分的冰,置於機器的冰盤,接觸室溫,冰塊瞬間蒙上一層霧,他說這樣的狀態還不能動作,須待它「晶瑩剔透」。於是我們聊天喝茶,約過十分鐘左右,冰塊完全透明,水珠不斷往下滴,像從夢裡甦醒。

阿本將冰塊固定,握住轉輪把手,順時針划動,冰塊底部與刀片接觸的部分發出沉重但不刺耳的摩擦聲,一片片薄冰就這麼飄落,像由冰束組成的純白書頁。抓一把塞進嘴巴,入口即渙散開來, 細緻綿密,尾端又帶著水波盪漾的「嚼勁」,像吃爆漿的水果。阿本說,日本奈良春日山山麓有座「冰室神社」,專門祭拜守護冷凍製冰產業的神,神社最重要的節慶為 每年 5 月 1 日「獻冰祭」,人們感謝冰神一年的保佑, 期許來年平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至千餘年前的奈良時代。

PROFILE

林劭璚

第三個字音義同瓊,現為櫟舍文學主題餐廳副店長、麵包樹工作室負責人。2009年開始從事採訪編輯工作,曾出版《給親愛的你》攝影集、《青苔》刊物、《溪邊花生什麼樹》散文集。故鄉花蓮,住過臺北、嘉義、臺南漁光島,現居臺中。

專欄簡介

考察一座城市的被遺忘之處,會喚醒什麼樣的記憶呢?作者將以新移居者的眼光,和細膩敏銳的心思,走踏大臺中的地、物、人,從中拉起歷史的虛線,回望中部曾有過的風光和過去。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