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孩子,校園午餐吃什麼?

文/編輯部 繪圖/貓魚

確保能讓所有學童「吃得飽」,是各國政府開始辦理營養午餐的主要緣由,然 而,隨著時間發展,現代化的飲食為我們帶來便宜、大量的食物,卻也衍生出 健康上的問題,在這樣的脈絡下,如何才能「吃得好」,同樣值得關切。 一起來打開世界各國孩童的午餐飯盒吧!

瑞典:永續餐桌,全民飲食態度123

高稅收、高福利的瑞典,提供國民從小到大的免費教育,也包括校園營養午餐在內。學校採自助餐式的營養午餐,提供多樣、高品質的餐點;此外,學童從12 ∼ 15 歲間,每週必須接受1 小時的「家庭與消費者」課程,教導學生如何計算食物卡路里;食物加工與運銷的過程;對於環境、氣候與健康的影響。瑞典國民之所以在飲食態度、環境保護上有著高度共識,從小開始的飲食教育功不可沒。

美國:從產地到餐桌的校園食踐

1993 年, 美國有機飲食教母、帕尼斯之家(Chez Panisse)餐廳主廚愛莉絲・華特斯(AliceWaters)從加州柏克萊開始推行「可食校園計畫」(Edible Schoolyard),在學校裡闢設了校園菜園與廚房教室;緊接著,她推出「校園午餐改革計畫」,以新鮮、在地的有機蔬果,代替過去的冷凍加工食品;這些行動,改變了美國近70 年的營養午餐風貌。1999 年,教育委員會從善如流,表決通過在每所市立學校設置校園菜園,這項改變,讓學童親身參與食物從栽種、烹煮,到食用的過程。她說:「等到他們嚐過那令人難以抗拒的味道後,就不會再回到過去的飲食方式。」

英國:翻轉餐桌,拒絕炸魚薯條

英國的校園飲食改革,與名廚傑米・奧利佛脫不了關係。雖然,在他開始倡議營養午餐改革前,蘇格蘭已率先開始推動改革計畫,包括禁止提供冷凍加工食品、減低油炸食品、提高蔬果份量等。傑米・奧利佛的行動在2005 年正式展開,他發起「餵我好」(Feed Me Better)行動,促使英國政府正視校園飲食問題,並且編列六億五千
萬英鎊的預算,提出「翻轉餐桌」(Turning the Table)報告,內容涵蓋35 項具體的執行方針;雖然這項改革行動在2015 年宣告失敗,所帶動的討論與影響依舊深遠。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6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