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場:巴拉刈爭議背後的劇毒農藥管理,才是關鍵

文、首圖攝影/ 農傳媒編輯部

編按:原文報導為2017年5月16日刊出,由於文中首兩段提到禁用巴拉刈的日期為當年7月,及後延至2019年2月1日,後續農委會經過研商,為降低衝擊,正式禁用日期為2020年2月1日,為免讀者混淆,重刊報導把最初提及時間點的兩段拿掉,其他內容並未刪改。原文作者為林慧貞、攝影黃世澤

巴拉刈可用於除草和紅豆採收前落葉乾燥,在農委會管理分類上屬於劇毒農藥,《農藥管理法》規定,劇毒農藥在農藥行販售時必須專櫃管理、上鎖,農民購買時要登記姓名、電話、用途等等,去年起更加強管理措施,規定用於除草時,必須由有證照的代噴業者購買、噴藥,用於紅豆落葉時則回歸一般劇毒農藥管理。

農藥總共分5個等級,毒性由高至低為極劇毒、劇毒、中等毒、輕毒、低毒,但實驗目標是大鼠,並非人類,分類標準是口服急毒性和皮膚急毒性的「半致死劑量」LD50,簡單來說就是100隻大鼠吃了多少劑量,會死掉50隻。巴拉刈在科學評估上不到劇毒,但因沒有解藥,才比照劇毒農藥管理,主因不是對作物毒,而是對人類「直接口服」的急毒性強,若正確使用在紅豆上,巴拉刈兩天內殘留量便會消退到0.05ppm,遠低於法定容許值0.2ppm,消費者暴露風險不大。

不過防檢局去年稽查815家農藥行,有6家業者販售劇毒農藥沒有設專櫃並上鎖,依《農藥管理法》開罰2萬至20萬,許多農民和農藥行也紛紛指出,實際上許多業者賣劇毒農藥都不會登記購買者資料;而管理最嚴的巴拉刈,常常都是代噴業者購買後,再販售給一般農民。

記者實際打電話詢問農藥行,買巴拉刈是否要登記身份資料,販售人員連忙回答:不用、不用,「我知道誰有在種田,認識的就不用。」

農民呼籲數位化,建立「農民卡」比對種植面積和農藥數量

屏東宏林農業資材行老闆林文福認為,管理巴拉刈有必要性,除了嚴格執法,現在民眾是對巴拉刈「誤食」、濫用輕生有疑慮,農政單位應想辦法墊高劇毒農藥濫用的門檻。

例如現在農委會推動「植物醫生」,由受有訓練、取得證照的人員負責診斷病蟲害,未來可要求出示植物醫生開立的證明,才能購買劇毒農藥;針對更高風險的農藥,可推動代噴制度,只有合格的代噴人員才能購買、使用。「如果農民硬是要跟代噴業者買、越過植物醫生制度取得劇毒農藥,代表不是誤食而是刻意濫用,刻意要輕生的人是攔不住的。」

為了讓登記購買更確實,林文福建議,農委會可比照健保卡,推出「農民卡」,詳載農民種植面積、作物等,現在很多農藥行都電子化了,未來買農藥時只要直接鍵入資料,就能比對土地面積和作物,結合植物醫生開的處方箋證明,管制流向。

至於該怎麼提升農民電子化誘因,林文福表示,政府有許多農藥、肥料補助,可規定需透過農民卡登記,如此政府也方便掌握資料;假日農民若沒有農民卡則鼓勵用有機資材,若真有需要用化學農藥也可申請農民卡。

加強代噴人員培訓

屏東崁頂農民鄧傳耀除了種紅豆,也身兼農藥代噴業者,幫其他農民噴巴拉刈,為了保護身體,自行購買了一台噴藥車,代噴紅豆田每分地收費大約200元,人工噴藥則是250元。

他認為,農委會去年才推巴拉刈代噴制度,還需時間評估效果,「怎能去年才推,今年就說成效不好、禁用?」他認為,要加強的是劇毒農藥買賣登記管理,同時比照香菸,在農藥行放警示標語、巴拉刈中毒圖片,宣導農民喝巴拉刈輕生的下場。

農村老齡化,找鄧傳耀代噴、管理整季紅豆田的老農增加,不過目前全台只有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負責代噴人員考試訓練,「遇到農忙時期根本沒時間上課。」希望可以加開課程,同時讓有意願的人就近到各地農改場訓練、考試。

屏東農民吳先生表示,劇毒農藥管理重點,應是加強取得限制,不要閒雜人等都能買;巴拉刈便宜效果好,若每分地增加代噴成本2、300元還可接受,「比直接禁止來得好」,但現在代噴業者太少,不敷需求。

防檢局:讓劇毒農藥退場是長期目標

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編按:馮海東為現任防檢局局長,受訪時為副局長)也坦言,劇毒農藥販售、取得,管理上的確有加強空間,未來除了劇毒農藥,針對各種高風險農藥取得、使用,推動代噴制度都是農委會選項之一,同時也會加強一般農民的農藥教育。

根據藥毒所資料,截至今年5月,全台農藥代噴業技術人員共有1117人,磷化氫專班則有184人,馮海東說,之前已經跟各地農改場,以及四個植醫科系的大學討論,合作代噴業者訓練、考試。

農委會正在推動「植物醫生」制度,未來是否要求高風險農藥都要取得植物醫生處方箋才能買?馮海東表示不排除,但必須等植物醫生制度成熟後,修改《農藥管理法》;農委會一直積極尋找替代藥劑,「長期來看,讓劇毒農藥全部退場是未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