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巴拉刈」禁用爭議

文、資料整理、製表/ 柯皓翔

巴拉刈究竟是什麼樣的農藥?為何普遍應用在農業?農傳媒帶您了解。

巴拉刈基本資料

農藥「巴拉刈」是一種快速作用的接觸性除草劑,讓雜草直接接觸農藥,經日光照射後生成過氧化物發揮殺滅效果。

而且巴拉刈的作用屬於「非選擇性」,對於所有植物都有效果,因此農民也會將其作為落葉劑,方便紅豆機械採收。

在市面上,巴拉刈常常會以24%的濃度出售,農藥商品的外觀標示為紅色,代表在急毒性上屬於「劇毒」等級。巴拉刈因為沒有解毒劑,人如果誤食或服用,會對身體產生迅速、不可恢復的傷害,致死率高。

近年發生多起民眾服用巴拉刈輕生的憾事,各界開始討論是否規定只能由代噴業者取得、執行,或進一步禁用。

雖然巴拉刈對人體來說是劇毒,但根據食藥署健康風險評估資料專區的說明,巴拉刈易被紫外線快速分解消退,若在正確使用的前提下,不易對操作者、野生動物或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就致死劑量來看,成人約是2至4公克,如果以20%的巴拉刈溶液換算,成人食入10至20毫升就可能致死, 若超過60毫升,患者幾乎會立即死於多重器官衰竭。

從暴露風險來看,由於巴拉刈在作物上很快就會衰退分解掉,一般人、消費者暴露風險低。

防檢局曾表示,巴拉刈在作物上殘留衰退迅速,以紅豆為例,施用兩天後殘留量就可以消退到0.05ppm。

對巴拉刈暴露風險較高的是農民,大部分傷害來自噴灑時接觸到皮膚,引發黏膜、角膜、指甲、皮膚刺激及腐蝕反應。

因此,農民噴藥時應該注意暴露防護措施,包括戴防護手套、護目鏡、面罩、化學防護衣、呼吸防具,可參考農藥安全資訊資料庫的建議

巴拉刈的使用範圍

農藥資訊服務網查詢後,巴拉刈的使用範圍包括「紅豆落葉處理」、「耕犁前田面雜草」,也可用來除去柑桔類果園、茶園、蔗園、豌豆園的雜草。

以紅豆落葉處理為例,紅豆從生長到採收大概要100天,若在第90天施用巴拉刈,可以讓植株齊一乾枯,方便機械採收。目前植物保護手冊規範的使用方法是以200倍稀釋倍數,在紅豆採收前七天全株均勻噴施。

耕犁前田面雜草方面,則規範可在插秧前或起耕前( 一期作7至10日前、二期作5至7日前),以150至200倍的稀釋倍數除去雜草。

便宜又有效,巴拉刈目前使用量大

巴拉刈因為有效又便宜,對農民來說相當方便,全臺使用量是全部農藥使用量的4%;巴拉刈更是全球用量第二多的除草劑,僅次於嘉磷塞。

過去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曾試算,以柑桔園除草、採非選擇性除草劑為例,24%巴拉刈溶液相較於13.5%固殺草溶液、41%嘉磷塞異丙胺鹽溶液,在每公頃用藥量、以及每公頃農藥成本都相對較低。

此外,若比較三種農藥,巴拉刈和固殺草屬於接觸性,嘉磷塞則是系統性。

接觸性農藥在植株中的移行性較小,易附著在植物表面或累積在臘質結構,針對與作物接觸的部位產生藥效而殘留量較高,不過一般可以透過太陽光分解或以水去除。

系統性農藥則有移行性,可從施藥部位吸收,隨水份輸送而遍佈植物體,藥效較久,較不適合在栽培後期、採收期使用,而且因為已經被吸收,也難以用水去除。

據高雄場過去評估結果,在除草方面,巴拉刈兼顧低成本、有效、低殘留的優點,固殺草雖然為接觸性且局部移行,但缺點是較貴;嘉磷塞異丙胺鹽因為有系統移行性,除草時若飄散到作物上可能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另外,若接觸性除草劑只剩固殺草,也有增加抗藥性的疑慮。

巴拉刈禁用後,紅豆的採收可能首當其衝,缺乏替代藥劑以達成短期落葉的效果。目前相關可能替代方法如使用氯酸鈉、高濃度氮肥、生長調節劑、高劑量肥料(如氯化鉀)、稀釋鹽水因應。不過效果如何?對環境、作物有什麼影響?也有待未來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