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都市走進鄉村,不只調適心情,還要創造自己的價值

內容提供/ 豐年雜誌 文/ 洪嘉鎂 攝影/ 謝佩穎

從外地嫁到鄉村,對於一個都市女孩來說,是個全新而且是未知的開始。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需要調合的家庭生活、全新職場挑戰、甚至是每天要吃什麼,都是新的課題。

鄉村的生活幾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屋簷下住著不少人,但是面對從都市進到鄉村的王聖涵來說,這是過去沒有經歷過的生活,都需要從頭接受與適應。

王聖涵一年前從都市嫁入屏東縣枋山鄉,剛開始她覺得鄉村很溫馨、悠哉,每天像在度假。但是對比過去生活經驗,讓她與新家庭的相處發生一些摩擦。

生活需要磨合與協調

「原生家庭教育很自由,睡眠時間跟吃飯時間都是自己決定。」王聖涵說,以前是和父母親同住,像是要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幾點吃飯都是自己決定,但是嫁進來之後,是與一個大家庭同住,需要配合大家的生活時間,可能早上5點就要起床;晚上5、6點吃晚餐;晚上8點就要準備睡覺了。

「到底要誰退讓與調適這是需要協調的。」王聖涵表示,「我不想讓別人告訴我生活該怎麼過。」但是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習慣還是需要磨合。

嫁入農村後,截然不同的作息和生活步調,讓王聖涵花了許多時間適應。

 

連吃什麼都需要調適,她舉了另一個有趣例子:吃白飯。王聖涵的父母以前都不會限制她要吃什麼,但是嫁進來之後,爺奶公婆等長輩都會要求自己一定要吃白飯,如果不吃白飯會被長輩們叨念工作沒力氣、孩子生不出來等。她知道他們是為自己好,也只能盡量改變飲食習慣。

這樣大幅度地改變生活習慣,讓王聖涵適應了一段時間,中間的壓力調適都靠先生一肩扛起,而她也一直尋求解套的方法,來減少家庭成員間的摩擦。

一個機緣下,她來到枋寮國小當代課老師,雖然每次來回學校與家裡的路程要30公里,但她樂在其中,藉由代課的過程,縮短與長輩共同生活的時間,減少雙方的摩擦。

在國小擔任代課老師讓王聖涵在鄉村獲得成就感,也間接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避免發生摩擦。

衡量自我價值,付出不僅有勞力

雖然減少共同生活時間,但是王聖涵對於家庭的付出並沒有打折,她花了許多時間學習家中的養殖事業,出蝦、包貨等,女生能負荷的工作,她都跳下去幫忙。

運用所學,投入自己的價值

她運用大學及研究所的所學做初步加工、產品包裝設計等,與先生嘗試青農擺攤、網路行銷等。

王聖涵表示,剛開始做這些事情時,家中長輩會碎念,總會覺得給盤商收就好,但與先生做出成績後,家中長輩也就沒有多說什麼,現在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消費者喜歡自家的產品。

一年的時間過去,王聖涵仍舊在學習如何在漁村生活,她表示有個好隊友(丈夫)很重要,可以聆聽她生活遇到的煩惱,陪伴她跨過一個又一個關卡。她說剛嫁進來時覺得自己是冗員,但現在養殖事業已經學了7、8成,這都是靠平時的練習。

王聖涵說,剛嫁進來時覺得自己是冗員,但現在養殖事業已經學了7、8成,這都是靠平時的練習。

王聖涵對比過去的都市生活與現在鄉村生活後坦言,會覺得這裡很無聊,沒有地方可以去,也沒有什麼就業機會,甚至無聊到連小確幸都沒有。

更別提說投入家中養殖事業後,可說是毫無假期,但嫁進來就要衡量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她希望能透過努力在40歲進入退休生活。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8年2月號,看見農村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