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動物辨識警示系統5月上路 保護石虎免死於路殺

你有在路上看過被壓扁的動物嗎?臺灣有一群研究者與志工8年來拍攝了79,059張在道路上不明原因死亡(路殺)的動物「遺照」,促成公路總局正視路殺問題,不只挹注資源在2018年進行全臺系統化路殺動物調查計畫,今年5月還將推出全臺第一套石虎警示系統,保護石虎免死於路殺!

2018年調查結果顯示,路殺旺季在春、秋兩季,主因是繁殖及幼體離巢時可能會離開棲息地到處移動,其中兩棲類與爬蛇動物佔路殺動物數量7成;路殺社同時表示,今年5月首度推出的石虎警示系統,這是創社8年以來最大的保護計畫。

全臺路殺大調查   臺3線石虎熱點列首要改善標的

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陳宛均,於第七屆路殺社年會表示,過去路殺社進行的調查時間與地點過於隨機,使得資料應用上有困難,所以在2018年進行的系統化調查,便是將臺灣依照生態分區、道路密度及道路類型化分為1444個網格,切成336個樣區,開放讓網友認養、並在1、4、7、10月四個時間進行調查。

一年來,共記錄了3780件動物死亡的資料。從數據發現,路殺事件主要發生於春、秋兩季,死亡動物以兩棲類及爬蟲類佔比最高,達7成。路殺社長、特生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表示,春秋兩季為路殺旺季原因,就是因為生物繁殖及幼體離巢時間,主要為春、秋兩季,在路上移動較為頻繁,死於路殺機會明顯增加。

然而全臺道路總長超越4萬公里,哪些道路才能具體改善路殺事件的發生?林德恩表示,為了把有限的經費花在刀口上,首先選擇中大體型的保育類動物-石虎,為保護對象,鎖定臺3線上石虎易穿越的路段,進行預警系統的研發。不過,「省道不像是高速公路是封閉系統的高架道路,可以設置圍籬避免路殺,省道兩側多是民宅,土地使用上會有困難。」

林德恩分享,雖然資料分析已經可以找出石虎的路殺熱點,但實際行動仍會受到很多困難,因此第一套石虎預警系統是選擇臺3線上兩側公有地進行改善,透過測速器與AI動物辨識系統提醒用路人降低車速、提示動物遠離道路,預計5月就能正式上線。

改善路殺從環境教育開始  路殺社再推其他物種調查計畫

2011年成立的「路殺社」,原先只是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用於聯繫生物調查志工的聯誼性社團,後來卻因為特生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林德恩一張死蛇照,開啟了社團成員調查路上不明原因死亡動物的行動。社團成立至今,成員已突破1萬人,累積了近8萬筆「遺照」,紀錄了臺灣574個死在道路上的物種。

林德恩說,自己也沒想過這個社團能走得這麼久,甚至能在2017年年底獲得公路總局的資源挹注,展開全臺道路系統化調查,以及石虎道路警示系統的建置與概念推廣等計畫。

林德恩表示,雖然調查與系統研發已有初步成果,但最重要的仍是環境教育的普及化,除了與路殺熱點鄰近社區合作,進行友善道路環境教育,今年也規劃了公路總局養護工程處工程人員的教育課程,期許道路設計不只是考量物理與工程效益,也能看見環境中的不同物種的存在。

關於後續工作計劃,路殺社表示,今年還是會持續進行路殺動物系統化調查,希望招募更多花東地區的志工參與調查;另外,將在端午節前後進行蛇類、秋季進行農法施作與田間動物的調查,期待公民的力量能協助特生中心獲得更多物種資訊,了解人類生活與動物生態間的衝突,推動更多改變。

2018年路殺社號召民眾參與系統化路殺動物調查計畫,資料顯示路殺好發於春秋兩季,主因是生物繁殖與幼體要往外拓展生存基地,導致路殺數量提升,其中路殺生物種類比例最高為兩棲類及爬蟲類。

路殺社與公路總局、中興大學等團隊合作研發全臺第一套省道石虎警示系統:當測速系統偵測到車速超過60km/hr時,螢幕會顯示警示字樣,提醒用路人注意前方為石虎出沒熱區;另外,AI動物偵測系統當偵測到目標動物時,會向目標動物發出警示燈光或聲響,提醒動物不要靠近。然而,林德恩也表示,目前還在進行警示系統的調整,希望可以避免動物習慣提醒內容,而失去警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