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菜田注意】氣溫、連續降雨 花蓮農改場發現「蔓枯病」及「病毒病」蔓延

近日氣溫漸高,再加上連續降雨,天氣不穩定,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發現花蓮縣吉安地區龍鬚菜田裡「蔓枯病」及「病毒病」有逐漸蔓延的情形,建議農友要盡早做好防治措施,以免影響後續產量。

據農委會統計,106年龍鬚菜種植面積達361.27公頃,其中花蓮縣種植面積就達184.27公頃,產區集中在吉安鄉。

怎麼防蔓枯病?花蓮場建議這麼做

龍鬚菜若受到蔓枯病感染,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植株枯萎死亡,一般蔓枯病約於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發生,尤其在連作田、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氮肥過多等情況下,病害發生較嚴重。蔓枯病可藉由氣流、風雨濺散或灌溉水傳播,病原可殘存於病株殘體及土壤中,成為持續發病的感染源。

花蓮場建議,蔓枯病可藉由種苗傳播,使用健康種瓜是減少病害的首要工作,農民應拔除罹病植株,並勿將罹病植株棄置在田間;連作同一種作物,會使病原菌族群逐漸累積,農民可採取3至5年周期與不同作物輪作或進行休耕,尤其可與水田輪作,減少病害發生的效果最佳。

至於是否要採用藥劑防治?花蓮場助理研究員蔡依真說,龍鬚菜因為植株較強壯,當地農民較少噴灑藥劑,若需施用藥劑可洽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查詢,施用時應審慎用藥以免造成傷害及農藥殘留超量。

花蓮場也建議,下雨過後,容易有蝸牛躲在欉裡啃食佛手瓜植株,造成的傷口也可能因此增加染病,建議農民應適時施藥或資材防治蝸牛;切勿施用過多氮肥,以免加重病害;有機栽培的農友則可施用微生物製劑及亞磷酸等非農藥資材進行防治,以減輕病蟲害問題。

病毒病無推薦藥劑,建議應拔除病株

至於病毒病造成新生葉呈黃綠不均且葉型捲曲,影響嫩梢產量。蔡依真指出,病毒病目前尚無推薦藥劑可加以防治,建議農友盡量拔除罹病植株,避免留置感染源在田間;病毒病可透過銀葉粉蝨傳播,農友可施藥防治粉蝨,並做好田間管理,以降低田區病害發生。若農友對龍鬚菜蔓枯病及病毒病防治有相關疑問,可洽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或善用線上診斷。

選擇健康種瓜,可以減少種瓜帶菌,上為蔓枯病造成果實產生病斑。

病毒病在龍鬚菜田間發生的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