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園區鏈結在地農民,推動新農業

文、圖片提供/ 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籌備處

農委會所屬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是臺灣唯一以農業科技為產業主軸的科學園區,各項基礎工程及亞太水族中心、進出口貨棧、倉儲物流區等營運設施分別於民國95年12月及103年11月完工啟用,另海關、動植物防檢局、家畜衛生試驗所、物流業者等服務單位亦均入駐提供快速通關及檢疫支援等服務,已發展為兼具研發、生產及內外銷功能的農業科技產業聚落。

為配合進駐農企業原物料取得的特殊性質,自民國96年起該園區持續推動衛星農場補助計畫,期透過計畫性輔導,有效建構園區進駐企業之衛星農場體系,為臺灣農業及在地農民與生技企業的鏈結提供了新合作模式,藉由結合農民團體與農企業建構之合作體系,協助農民以穩定的契作模式投入生產,讓在地生產的農業生技原物料能快速轉換型態與價值,穩定企業產製原物料的來源,體現新農業的價值。

車城地區農會與沛首生技公司改善火龍果生產栽培。

推動超過50件計畫案,開創農民與農企業合作的成功典範

臺灣優質的農產品,在農業生技應用下,創造出想像不到的各種可能性,改變了我們對農產品傳統型態與用途的認知,農產品不再只是餐桌上滿足人們口腹的食物,經由生物技術的方式製成各類保健機能食品、醫藥用品、芳香精油及美妝保養用品等。

例如從魚鱗中萃取膠原蛋白、透過花卉提取抗氧化的花青素,以及從香蕉皮萃取出具抗憂鬱效果的成分等。這些平凡無奇的農作物,甚至有些是廢棄的農漁副產品或下腳料(魚鱗、香蕉皮),經由農業生技的加值,已轉變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衛星農場計畫自民國96年開始,實施迄今已逾10年,協助園區企業與全臺在地農民團體鏈結合計案例達55件,營造園區企業與衛星農場優質合作的產銷供應鏈。歷年計畫成果豐碩,例如蕾迪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屏東縣檸檬運銷合作社合作,研發出利用檸檬皮、檸檬皮油及檸檬花所製的保濕噴霧及洗面乳產品,與彰化縣花壇鄉農會合作,建立茉莉花原料供應農場,以提供美妝產品之原料。

屏東縣原住民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與茂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簽訂契作栽培,收購當地生產的咖啡並協助改善生產技術及提升品質;屏東縣農會鹽埔鄉辦事處與桂淳股份有限公司契作栽培時下飲品市場最流行的蝶豆花等等。

車城地區農會與沛首生技公司改善洋蔥生產栽培。

研發農業友善用藥,耕作方式更永續

園區企業也透過研發生物性肥料及生物性農藥等產品,輔助農民減少化學肥料與農藥用量,以友善環境方式耕作,滿足消費者對於食安的需求,亦讓臺灣的農業環境永續發展。

例如宜蘭三星地區農會與聯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微生物肥料提升三星蔥及上將梨之產量與品質,並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農民收益;屏東縣車城地區農會與沛首生技股份公司合作利用該公司產品微生物肥料,改善車城地區洋蔥及紅龍果等栽培技術;屏東農信農特產品生產合作社與甲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廣利用微生物益菌肥以強化鳳梨根系發展,提高苗期存活率並縮短產期。

農科園區強調,希望藉由結合農民團體與企業建構之衛星農場體系,讓農業生技企業與農民不僅是農產品買賣的關係,而是資源互補的夥伴關係,生技原物料在地化生產,亦符合新農業政策的精神,透過企業的鏈結協助與加值行銷推廣,幫助農民擺脫過去的生產導向思維,轉而朝市場導向努力,生產最具競爭力的農產品與高附加價值的生技商品,以多元的方式支持臺灣農業與生技產業在地生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