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剖析】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專家提醒臺灣防疫除監控走私,也應確實銷毀進口飛機餐

文/ 郭琇真 圖片提供/ 家畜衛生試驗所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2日爆發全國首例非洲豬瘟(Africa Swine Fever),據中國媒體報導已有913頭豬遭撲殺。非洲豬瘟傳播速度快,在環境中可存活許久,就算豬肉醃製成火腿也可存活140天,比鄰而居的臺灣不可不提高警戒。

有防疫專家指出,非洲豬瘟的死亡率並非都是100%,感染強毒株才有可能死亡,但若感染中間毒或弱毒株,豬隻有可能耐過,當臨床症狀不明顯時,需仰賴血清抗體檢測才能發現,因此臺灣要防疫非洲豬瘟,應該著重在病毒血清學的監測上。

專家提醒,臺灣防疫主管機關除呼籲國人及養豬業者應重視防止非洲豬瘟病毒入侵外,應盤點國家診斷實驗室是否已建立迅速、確實的診斷能量;相關單位是否充分了解非洲豬瘟的臨床症狀及遇到疑似病例後,如何迅速採集正確樣品進行診斷和監測。

此外,如飛機餐及輪船上的餐點可能有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豬肉,一旦流出讓養豬業再利用為廚餘,極可能造成威脅,因此這些食物落地或到港後有沒有確實銷毀,也會是防疫重點。

從非洲、歐美到亞洲 非洲豬瘟病毒頑強可長存環境中

非洲豬瘟病毒最早在20世紀初於非洲肯亞被發現,肆虐非洲已久,1960年代傳到歐洲的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等地,2007年俄羅斯淪陷。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資料顯示,非洲豬瘟隨後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烏克蘭等歐亞國家擴散。

非洲豬瘟是透過節肢動物壁蝨(soft ticks)進行傳播,帶病毒的壁蝨會叮咬豬隻傳染其病,豬隻感染後典型特徵是皮膚會潮紅及廣泛性內臟器官出血。防疫專家指出,非洲豬瘟的致死率並非都是100%,它有分強毒株、中間毒和弱毒株,強毒株臨床症狀明顯,死亡率才有可能100%,若是感染中間毒或弱毒株,豬隻有可能耐過,可能幾乎沒有臨床症狀,只有檢測血清時會呈現抗體陽性反應。

專家表示,臺灣要防疫非洲豬瘟應該著重在病毒血清學的監測上。非洲豬瘟之所以讓全球養豬界恐慌,原因為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非常頑強,歐洲至今每年約以100公里的速度傳播此病,正是因為它可在豬舍環境、豬的血液及加工過的肉製品裡存活很久(豬舍約可存活30天),尤其是可於醃製的火腿肉中,存活140天之久。

專家呼籲防疫重點:嚴禁飛機餐廚餘再利用、走私肉品

非洲豬瘟目前沒有疫苗可供防治。專家指出,中國大陸瀋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同時,我國防疫主管機關除了呼籲國人及養豬產業要注重防止此病入侵外,應盤點國家診斷實驗室是否已建立迅速、確實的診斷能量。全臺第一線的防疫主管機關是否充分了解非洲豬瘟的臨床症狀及遇到疑似病例後,可迅速採集正確的樣品送至國家診斷實驗室進行監測。

此外,全國養豬農民發現疑似非洲豬瘟,也必須了解何時需通報主管機關。機場港口等邊境也需盤點管制是否周全,尤其是廚餘是否落實銷毀沒有外流等。非洲豬瘟最可能的感染源就來自疫區的豬肉製品,若不小心被當廚餘餵豬,病毒可藉此管道感染臺灣的豬隻。

這些年歐洲為防範此病,已設立許多非洲豬瘟的標準診斷實驗室,可於第一時間採樣、診斷出來。臺灣最大的入侵風險應是機場港口等,如飛機餐及輪船上的餐點可能有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豬肉,或是旅客自行攜帶未食用完的廚餘若無徹底銷毀,一旦流出可能造成臺灣養豬業的威脅。全臺灣靠近機場港口的廚餘養豬戶應提高警覺,收集來的廚餘應徹底完全加熱後才能餵食。此外,活體豬隻的走私也是風險之一。

非洲豬瘟的病毒傳播途徑。(圖片來源:https://www.wur.nl/en/Research-Results/Research-Institutes/Bioveterinary-Research/Animal-diseases/Virology/Background.htm)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則說,雖然目前中國首例是發生在北部的瀋陽,但中國後續會如何處理該疫情無法得知,臺灣要隨時保持警戒,畢竟非洲豬瘟是繼口蹄疫以外,傳播力快、摧毀力高的病毒,除了要注意活豬及屠體走私外,人員若前往受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養豬場,也有機率將病毒帶回來,需特別注意。

家衛所:過去檢測都呈陰性 按部就班啟動監測機制

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杜文珍表示,非洲豬瘟肆虐全球養豬產業嚴重,歷年來防檢局和家衛所一直都有在做血清抗體的監測,無論是豬農送進來的病豬,或是養豬場有通報出血症狀,家衛所都有進行篩檢,截至目前為止抗體都呈陰性反應。

面對中國發生首例非洲豬瘟,杜文珍說,家畜所會按照往年防治程序,準備充足的診斷試劑,並將現有的診斷技術和OIE進行能力比對,確保和國際時時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