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表態:反對自經區 因將衝擊台灣農業

國民黨立委連署提案《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條例草案》近日引發熱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挑出其中幾項與農業有關條文,表示農業公部門的反對立場,陳吉仲說,因為進口農產品可免關稅,加工業者不再使用台灣農產品的可能性很高,加工後掛上MIT,影響台灣製造在全球的聲譽,還可能讓全世界把台灣與中國生產的產品,畫上等號。

陳吉仲強調,光是分析自經區條例草案的第33、38,以及42條,即可得知自經區一旦設立,就會嚴重衝擊台灣農業部門、摧毀MIT品牌,甚至還有食安疑慮,這也是他從2012、13年開始,就反對自經區設立的理由,他也要求政治人物,不要再假借自由貿易或經濟發展之名,行所得重分配之實。

對中國管制的830項農產品原料堂而皇之入境台灣

陳吉仲分析自經區對台灣農業影響範圍時,特地挑出農產品低價又多量的中國來舉例,目前,中國有830項農產品是禁止進口到台灣的,不過,在自經區條例中,卻開放這些管制農產品進入特區;無論是管制或非管制農產品進入特區後,生產成為非管制產品,在農委會同意下即可內銷,即使生產成為管制產品,不能內銷,但能掛上MIT名號,將排擠我國本來就有的加工食品外銷市場。

中國管制農產品的出口價格與台灣本地產的價格,天壤之別,陳吉仲以花生為例,中國的出口價格每公斤35.4元,台灣產地價68元;中國的紅豆出口價33元,台灣產的紅豆每公斤84元;茶的價差更大,中國每公斤140元,台灣產地價584元,價差達4倍;蕃茄17元比25元,馬鈴薯17元比25元;葡萄66元比75元。

特區對台灣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的影響

陳吉仲指出,農業一年總產值5451億元,投入加工用的農產品總產值2017億,佔比達37%;由農產品投入生產製成的:油脂、罐頭食品、冷凍食品、調味品、乳製品等加工品,年產值約6096億;這些食品約有799億的出口值。

從農業產值推估特區設立後,對台灣農業部門有4種影響,陳吉仲說,第一種情況,從中國進口管制農產品生產管制食品,例如進口花生,生產花生油,因為稅負減免且掛MIT名號,恐將取代使用台灣農產品為原料的出口食品。

其二,從中國進口的非管制農產品所生產的管制食品,例如進口櫻桃,生產水果酒,也有稅負減免,且是掛MIT名號,也會取代使用台灣農產品為原料的出口品。上述兩種情形,陳吉仲說,花生加工品的損失7千多萬,茶葉竟可高達33億元。

第三種情形是,從中國進口管制農產品生產非管制食品,例如進口鳳梨,生產鳳梨罐頭,且掛名MIT生產,這會取代用台灣農產為原料的出口食品。第四情形是從中國進口非管制農產品,生產非管制性食品,例如進口可可豆,生產可可粉、巧克力等,也是掛名MIT,也會取代用台灣農產品為原料的出口食品。

花生多製成加工食品,但台灣生產的花生價格高,農委會認為,若在自經區開放低價的中國花生進口,將衝擊本土花生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