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國維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副工程司
圖片提供/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臺灣年平均降雨量達2,515公釐,面臨梅雨鋒面、西南氣流及颱風等影響,約有80%降雨量集中在6月至11月間,且近年因全球暖化,旱澇交替頻仍且愈趨極端,嚴重影響農產品生產環境,對全國農田水利設施造成嚴重威脅。為有效控制並減少災害損失,需落實汛期前整備作業,以及汛期間的應變措施,以維護整體農業生產環境。
為確保所轄農田水利設施順利運作,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以下簡稱農水署)各管理處工作站,已於2023年11月至12月間辦理各項農田水利設施的初檢及改善,各管理處緊接於今(2024)年1月至2月間辦理複檢作業,確保各工作站已如期、如質完成各設施檢查及缺失改正;農水署今年2至3月間辦理抽檢作業,透過相關初(複)檢、抽檢等整備作業,於汛期來臨前即已完成農田水利各項防災整備工作,確保各管理處所轄農田水利設施於汛期間得以正常運作,降低汛期間各項農田水利災害,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與安全。
農水署並於今年4月23日在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沉砂池,舉辦大規模複合型災害聯合演練,提升整體防災應變能力。藉由防救災相關單位如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花蓮縣警察局吉安分局豐田派出所、花蓮縣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壽豐消防分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東部發電廠等聯合參與,設定複合型災害情境,進行推演及操作,透過防災設備、資源等盤點與準備,加強防災應變韌性,期能降低災害來臨時民眾生命安全威脅及財產損失。
全國農田水利設施 汛期前完成各項整備作業
隨著近年氣候變遷,臺灣汛期與非汛期的時空分布雨量差異愈趨明顯,而農田水利灌溉事業面臨更大挑戰。農水署為落實今年整體農田水利防汛整備工作,已於去年10月26日召開重要農田水利災害防救工作檢討會議,決議由各管理處督促所轄工作站於12月底前完成各項農田水利設施自主檢查及缺失改善,各管理處需於今年2月底前完成複檢。截至7月止,2024年度辦理清淤長度總計約3,350公里,清淤量體達82萬餘立方公尺。
此外,農水署已於去年12月底前完成相關重要閘門、農田排水及埤塘抽檢作業規劃,並於今年3月底完成抽檢,其中抽檢作業邀請各界專家學者擔任委員,包括土木、水利、水保、機械與電機相關技師及農田水利事業專家學者等,進行書面文件審查、現地設施抽檢以及設施維護管理業務意見交流,提升整體維護管理作業品質及精進災害整備應變機制。
經統計,農水署所轄管農田水利設施總數共計39,332處,包含灌溉排水閘門37,082座、圳路1,503條及灌溉埤塘747口。各管理處考量其灌溉排水需求,盤點出重要農田水利設施,包含重要農田灌排水閘門423座、重要農田排水26條及重要農業灌溉埤塘261口共計710處,農水署再依據其重要設施數量、過去致災點位以及引灌區域屬性等,因地制宜抽選各管理處重要設施,2024年度目前共抽檢47座重要設施,包含36座水閘門、6條農田排水以及5口埤塘,期以透過不同專業角度檢視各類設施,提升各類農田水利設施維護整備以及災害應變效率,減少農田水利災害發生。
聯合防災演練 跨單位熟稔應變流程
農水署為提升汛期災害緊急應變能力,以及強化中央與地方聯合防災效能,於4月23日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沉砂池辦理聯合防災演練,演練規劃以不同類型災害同時或連續發生,包含天災和人為複合型災害事件發生時,如何進行防災應變。
防災應變演練第一個情境,預設豐田沉砂池適逢當地第一期稻作抽穗期需大量灌溉用水,期間降雨量不如預期,因而啟動輪灌機制,遇有農民不遵守用水秩序導致的陳情抗議,衍生民眾落水事件,工作站同仁第一時間以救生圈緊急救援並立即通報消防單位,協助救援落水民眾以及後續送醫事宜。
演練第二個情境則假定於颱風期間,工作站同仁執行轄區內水門啟閉操作,發現排砂閘門機房遭到人為縱火,導致機房損壞,閘門無法開啟,通知消防單位前往撲滅火勢後,緊急調派重機械將排砂閘門吊起以順利將池水排出。
第三、第四個情境為颱風期間,因壽豐溪水土砂含量過高,台電東部發電廠緊急關閉第一取水門,並執行預防性排砂工作,為避免土砂含量過高的尾水流入豐田沉砂池,調派重機械協助吊掛太空包擋水;與此同時,壽豐溪水位高漲,導致內水(農水署轄管溪口排水)無法順利排出,因此農水署花蓮管理處通報相關單位緊急關閉排水閘門,並調派大型抽水機將內水抽出等情境。
以上各情境演練均即時轉播至會場大螢幕,以使參與本次演練的防災業務人員均能提高災害安全意識及了解各情境應變作為,期藉由實際演練強化防災應變知能。
為審慎因應氣候變化所致之極端降雨型態,農水署於汛期前落實多元減災整備作為,使防災業務效能大幅提升;包括訂定各項農田水利設施巡檢、維護機制以及清淤通報,各管理處於汛期前落實執行,並於汛期間確實辦理災中應變以及災後復原;同時藉由大型複合式防災演練辦理,希冀使參與人員了解並確實掌握問題、即時迅速應變,妥適處置突發事件之重要性,並熟稔各項運作流程、操作步驟及整合防災資源,提升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協調與合作及應變調度等能力,務求「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以應對各式災害的挑戰,減少農作物因豪雨颱風所造成之損失,維護優質農業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