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姿漪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陳逸潔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化學肥料提供農作物所需營養元素,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功臣,對農產業相當重要,也因此各國都對化肥高度管理。經歷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等事件後,化肥等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暴漲,衝擊各國農業生產,尤其對日本、韓國及臺灣等化肥進口國而言,如何確保農業生產與糧食供應的穩定,提供平價且充足的化肥給農民用於生產,是政府重要任務。
面對近年國際化肥價格上漲,日本、韓國及臺灣皆採取若干因應對策,本文將介紹日本與韓國平穩化肥價格政策,與臺灣相關政策比較,掌握各國作法異同,探討未來應對化肥價格波動的可能方向,並看到臨時性的政策仍可具多重效果。
現代農業中,各國為提升農業生產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多在生產時使用化肥,如氮肥、磷肥、鉀肥等,提供農作物生長的必需營養元素。隨著化肥在農業的重要性提升,當其供應或價格發生變動,會連帶波及農產品的成本及售價,導致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民生產品價格不穩定,衝擊國內經濟。
疫情、戰爭接連衝擊 化肥價格創15年來新高
國際化肥價格上漲時,首當其衝的便是大量進口的國家。由於進口成本上升,致使國內價格跟著上漲,從而增加農業生產負擔,損害農民收益,因此各國都對化肥原料與產品高度管理,盡可能穩定產品售價,避免國內農業生產受國際化肥價格動盪影響。
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發,並在2020、2021年持續蔓延,導致全球貿易與運輸成本增加、供應鏈中斷;而後疫情減緩,各國產業復甦,化肥需求上升,又適逢能源與其他原料成本增加,造成化肥價格持續攀升。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部分國家限制化肥、原料出口,使國際化肥價格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最高峰。
根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數據,全球化肥價格指數在2019年底約為72.63,而後於2021年快速攀升,俄烏戰爭導致價格持續升高,2022年4月全球化肥價格指數來到293.73,相較2019年底上漲近3倍。為因應疫情及戰爭造成的化肥價格上漲,日本與韓國身為進口國,皆針對化肥採取暫時性措施。
日本:化肥補貼搭配施用減量 穩定供給一魚兩吃的策略
日本自1990年代開始推動減少化肥的「環境保全型農業」,但化肥使用仍高,占整體農業經營費用的6至18%;由於資源缺乏,生產化肥所需的尿素、磷酸銨和氯化鉀等原料依賴進口,主要來源集中在中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較容易受國際價格波動或生產國出口限制影響。
在疫情爆發前,日本就採取擴大國內資源利用、穩定進口來源、肥料儲備等政策,保障國內化肥供應,但仍明顯受到國際情勢影響。
為因應化肥價格高漲,日本農林水產省2022年推動「肥料價格高騰對策事業」(下稱「高騰對策」),提供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間購買化肥的農民相關補貼,但受補貼者需參與減少化肥使用20%的政策,維護農民收益的同時,透過減少化肥使用或濫用,降低未來受國際原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補貼比率方面,日本比較2021年與2022年化肥價格上漲幅度,以及國內使用量減少的比率,計算出2022年農民因化肥漲價、而非施用量導致增加的化肥支出,透過高騰對策補貼農民化肥支出增長的七成。
隨著國際化肥價格下跌回穩的趨勢,2023年日本農水省亦微調高騰對策,強調除了補貼金,也會提供其他支援,並在地方層級提供補貼金,持續協助農民實現化肥施用量減少20%的目標,以維護國內供應穩定,同時逐步降低化肥使用、推進長期政策目標,可謂一魚兩吃的策略。
韓國:提供農民高比率補貼 仍難應對實際價格上漲趨勢
韓國化肥原料進口來源組成與日本相似,尿素主要從馬來西亞和中國進口,氯化鉀則主要來自加拿大,磷酸銨更多達95%由中國進口,使得韓國化肥價格易受中國及國際供應的影響。
2021年底,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韓國農業部)為因應國際化肥價格暴漲的情況,於2022年推動「化肥價格穩定支援計畫」(下稱「支援計畫」),與地方政府、農業協會及農業合作社共同確保當年度化肥供應,並同樣希望透過補貼來降低農民化肥支出的負擔。
支援計畫的適用對象包含肥料生產企業以及農民。生產企業方面,韓國農業部根據國際化肥價格上漲幅度,擴大原料採購資金規模,並提供無息貸款;農民補貼方面,先由韓國農業協會統計不同農業戶過往3年在協會的平均化肥購買量,並補貼平均購買量的95%,補貼金額比率為化肥產品漲幅的80%,由中央政府、農業合作社各負擔30%,地方政府負擔20%。
相較於日本化肥補貼,韓國針對農民的補貼金額比率較高,照理說較能降低農民可能的損失,但仍有不足之處。根據韓國國內相關報導,因補貼項目由農業協會把持,並非所有化肥產品皆有補貼,補貼項目與實際使用的情形有落差;其次,由於2022年化肥價格上漲程度超乎預期,即便政府與農業合作社負擔上漲金額的80%,農民自行吸收部分仍高過往年負擔;甚至有農耕季節前,補貼金額就超過原本設定範圍的情況。
雖說目前國際化肥價格持續緩降,但相較疫情前仍處於較高的價格水準,對韓國農民來說仍是一大負擔。因此即便支援計畫未能完全支應化肥價格漲幅,2024年韓國農業部仍會在預算降低的情況下,繼續針對化肥費用補貼,以減少農民負擔。
臺灣:配合實名制購肥系統 掌握供應商出貨到農民用肥
臺灣在肥料施用上,同樣以化肥施用量較多,占整體肥料施用量約八成,但由於臺灣礦產資源亦較為稀缺,多數原料由進口獲得,占進口化肥約九成。
如同日韓所面臨的困境,臺灣也因化肥原料價格高漲致使國內製肥業者生產成本大增,而有減少進口原料、產量降低等情事,並衍生農民缺肥、搶肥危機。為穩定化肥價格與供應,2022年農委會(現農業部)推行「化肥原料漲幅補助計畫」(下稱「補助計畫」),針對核定通過的化肥產品進行原料漲幅補貼。具備相關條件的供應商可以向農糧署申請將化肥納為補貼產品,獲納入的品項在補貼期間不能任意調漲出廠價格;雖不直接補貼農民,農民仍可由此受惠。
補貼額度依產品各有不同,只要農民透過實名制登錄購肥,每包40公斤的化肥政府即補貼新臺幣10至135元給肥料業者,約為漲幅五成。補貼品項以農糧署網站公告為主,補貼額度也會視原料漲幅滾動調整。
依據補助計畫,供應商需先代墊補貼款,並提供化肥流向出貨資料至實名制系統,根據購肥數量與金額填寫補貼款申請書,最後由農糧署撥付款項。透過供應商、經銷商、農糧署以及實名制系統的配合,確保補貼的透明和合法性,並保障農民權益。
因應國際動盪、氣候變遷趨勢 降低化肥依賴是有效策略
從前面日本、韓國到臺灣的化肥價格穩定政策說明中可以發現,三個國家都嘗試緩解化肥價格上漲對供應穩定的威脅,降低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從補貼比率來看,臺灣依照不同的化肥種類制定具體補貼金額,並說明補貼額度會視原物料漲幅調整,日、韓則分別以化肥產品售價漲幅的70%或80%定為補貼金計算比率,能更直接根據化肥上漲情況調整額度。
從補貼對象來看,臺灣化肥原料漲幅補貼計畫需配合實名制系統的實施,可以了解化肥整體販賣流向,避免補貼濫用;日本雖補貼農民七成左右的化肥漲幅,但同時要求領取補貼者配合減少兩成化肥使用量,既降低農民負荷也有助永續農業轉型;相較之下,韓國補貼政策並未說明相關配套措施。
臨時性化肥補貼政策主要為因應國際化肥價格上漲對農民的壓力,減輕化肥支出遽增的負擔。不過近幾年隨著國際突發狀況增加,以及極端氣候嚴峻,國際重要資材價格的波動風險也隨之提升,若未來資材短期飆升的狀況頻繁發生,對於化肥等資材進口國來說絕對是一大衝擊。
如能嘗試降低對化肥的依賴,既能降低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的衝擊,也能邁向永續農業。化肥仰賴資源豐富的國家生產、出口,農業卻是許多中低度開發或缺乏原料國家的重要產業,這些國家透過貿易獲取化肥的過程即會產生許多碳足跡,不利產業轉型,也有違國際間重視環保、減少碳足跡的趨勢。因此部分國家正在研發能減少溫室氣體的化肥製造方法,多數國家也正往增加綠色有機肥料使用的方向發展,減少化肥進口需求,讓農業能夠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