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讀好書】醫路向西非

內容提供/遠見雜誌 文/陳建豪、王馨儀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布吉納法索,一個地處西非、醫療資源匱乏的國家,許多對台灣人來說難以想像的事情,都在當地真實發生。高明的醫師、先進的醫療器材,在當地都很可能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獻身非洲三十餘年的義大利援外專家西羅利(Ernesto Sirolli)直言,全球的援外計畫,許多都是以失敗收場,因為許多援外計畫未曾事先聆聽當地需求、不去深入問題緣由,便一廂情願地以自己的方式扮演「救世主」。更無奈的是,最需要醫療照護的重症病患,必須到幾百公里外的首都大醫院,才能深入檢查、獲得治療,可是他們卻似乎沒有能力負交通與醫療費用。醫師的熱情,難敵現實貧困。但,該做的事仍然要做。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

2016年8月1日,我奉派接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交班事項中,有一項是雲林分院在2016年3月首度申請醫學中心評鑑,評鑑將於2017年進行。

醫學中心評鑑,除了醫院管理、醫療照護品質及教學品質之外,比較特別的是,五大任務指標的實證資料及口頭詢答,其中一個任務的子項目就是國際醫療。既然方向已定,尚未有國際醫療經驗的雲林分院,便開始著手國際醫療的規劃。這一段過程非常戲劇化,我們用文字、照片記錄下來,和讀者們分享。

2016年10月,我們拜訪衛生福利部國際合作組,並請總院國際醫療中心協助,積極探詢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國際醫療人道援助相關計畫。很快,我們得到衛生福利部的計畫補助,參與總院的印尼雅加達國際醫療業務。

然而,我們與雅加達的醫院聯繫,有些不順利。於是,另外透過熟識的醫師,與東爪哇泗水的Brawijaya大學醫學院取得聯繫,開展雙邊醫療講座及人員訓練計畫。

援外計畫執行不易

外交部國合會的計畫申請更是充滿戲劇性,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徵詢西非邦交國布吉納法索的人道援助計畫,立即提出申請;同時,我們也打聽到,此計畫執行上的困難,就是國合會希望人選是接任台灣醫療團的團長,任期一年。

國合會徵詢了國內許多醫學中心,都無法派出人選,甚至北部一家醫學中心幾乎談定了,卻又突然變卦。眼看計畫生變,國合會相當著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爭取到這個人道援助計畫,隨後,執行細節立即緊鑼密鼓地展開。不管是印尼或布吉納法索,都讓我們體會到:設定目標,努力向前,機會總是在的。

海選尋找醫療長

要如何尋找醫療長?負責國際醫療專案的馬惠明副院長和我討論,我們先鎖定50歲以上,孩子都比較大的資深主治醫師;或者40歲以下年輕的主治醫師。但是,以由上而下的方式鎖定的幾位人選,都因臨床業務、研究工作或家庭因素,無法前往。

這時,馬惠明副院長提出了「海選人才」的做法:一、在院務會議,請所有醫療科部主管轉知所有主治醫師;二、透過全體主治醫師電子郵件等方式,告知大家,醫院的國際醫療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出乎意料,在短短幾天內,便有兩、三位主治醫師主動報名,表達有意願。經過相關背景考量,醫院以王馨儀醫師為第一人選;當馬副院長以電話徵詢王醫師時,如同各位讀者在書中看到的,王醫師很快就答應了。

經過國合會的正式甄選程序,王馨儀醫師成為我國人道醫療援助計畫第一位女性醫療團團長,同時也是最年輕的醫療團團長。這個過程讓我了解到,年輕世代充滿活力與嘗試各種可能的勇氣,令人激賞,更值得信任、託付以重任!

一切都不簡單

王醫師的不簡單,在於她處理事情的態度及執行力──初到布國時,酷熱天氣造成的中暑及拉肚子,沒有嚇倒她;看診人數不理想,王醫師能夠放空自己、放下主治醫師的身段,融入當地的診療模式,重新學習看病方式;實地觀察,不斷思考什麼是切合布國需要的協助。

和國合會及雲林分院多次討論後,王醫師提出了設置四床加護病房的計畫,並獲得同意。從加護病房空間規劃、設備及儀器採購、人員訓練等,幾乎在短短幾個月內全數完成。

服務期間,王醫師曾受邀到美國大使館進行急救訓練課程,獲得極大讚賞。而我們更有興趣的是,王醫師父母的教育方式。王醫師的父母分別在大學和中學服務,他們給孩子非常大的空間,全力支持孩子的決定,而不去設限,正如同書中所說的: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的責任是把弓張得滿滿的,成為疾飛的箭的最大後盾。很多人在討論台灣的教育,其實最大的問題就出在父母。

十多年前,我的一位醫學系導生,念到醫學系四年級時想要轉系,結果父母給醫學系系主任及導師的唯一選項,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留下來,念完醫學系、考上醫師執照後,要做什麼都隨便他。這位學生説的一段話,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忘記。

他的父母都是臺大醫學系畢業的,他如果轉系,父母就會在同學間抬不起頭:「他們從來不考慮到我的痛苦,他們只考慮到自己的面子!」

王醫師的父母,不容易也就在此,尤其女兒是正在臨床醫學研究所就讀博士班的年輕主治醫師,放下眼前的路,跑到距離台灣一萬多公里遠的布吉納法索,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值得嗎?恐怕大部分的父母都無法「承受」來自子女的這種挑戰。

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

台布醫療合作計畫的任務,包括訓練布國的醫護人員。2017年的6月至8月,3個月期間,布國3位醫師及1位麻醉護理師來到雲林分院接受急重症醫學訓練。課程安排得比較緊湊,布國學員也都認真學習。

後來,2018年年初,有機會到布國參訪時,才知道布國因為天氣太熱,中午12點到3點是他們的休息時間,此時回想起2017年年中我們安排的課程,對布國醫䕶人員而言,真的是有點累,但是他們的學習態度都非常認真。

交流參訪建立友誼

在這三個月中,每逢週末假日,祕書室的同事主動安排各項「接地氣」的行程,如:古坑華山咖啡、故宮南院、雲林景點參觀;醫院的活動,如:雲林分院配合總院週年慶活動的林內鄕健康篩檢、臺大實驗林溪頭員工日,也都邀請布國醫護參加。

中間有一段插曲,就是布國友台國會議員到我國參訪時,特別指定要到雲林探視正在受訓的布國學員,當雲林分院同仁第一次看到外交部禮賓車,掛著兩國國旗,大家都非常興奮,紛紛和禮賓車拍照。

經由台布醫療合作這個國際醫療平台,雲林分院全院同仁上下一心,盡心盡力接待布國醫護人員,展現雲林分院好客、溫馨的大家庭特質。衷心感謝所有參與國際醫療的同事們,以及默默支持、加油、打氣的雲林分院一千七百多位同仁,這是參與國際醫療的意外收穫。

台布醫療合作計畫進行得非常順利,2018年2月底,馬惠明副院長、楊豐榮醫務祕書和我,特地前往布吉納法索,探視即將任滿醫療長一年的王馨儀醫師,以及來台受訓的四位布國醫護人員,參訪古都古醫院並了解即將完成的加護病房進度、和古都古醫院院長討論雙方合作計畫等。回國後,立即安排接待第二批準備來台灣受訓的布國醫護人員。

傾盡全力,不留遺憾

2018年5月24日,外交部突然發布和布吉納法索斷交的新聞,我們和國合會通話,確認所有醫療合作立即終止。

斷交消息傳來,全院同仁深感震驚、遺憾和不捨。靜下心來思考,這是人生非常難得的經驗:當我們盡全力做一件事,卻因外在環境改變,迫使我們不得不中斷。我在金山分院服務的時候,和法鼓山果東法師多次交談,法師提點之一:「境隨心轉」,不正適用於此嗎?

當機會來臨,我們把握時機展現實力,不僅拓展雲林分院的版圖,也全心接待布國醫護人員。縱然外在環境逆轉,無法持續進行下一階段計畫,但是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很欣慰沒有蹉跎耽誤任何一次機會。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醫路向西非:臺大醫院海外醫療之路》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