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可臺灣為「羊痘非疫國」 拔針後更能提升國產羊產業

農業部指出,羊痘疫苗雖抑制病情,卻也對羊隻生產力有所影響,拔針成功是提升產業的利基。(攝影/黃毛)

農業部指出,羊痘疫苗雖抑制病情,卻也對羊隻生產力有所影響,拔針成功是提升產業的利基。(攝影/黃毛)

國內於民國97年、99年爆發羊痘疫情,由於羊痘傳播速度極快,且幼羊染病死亡率高達5至8成,成羊死亡率約5~10%、影響生產力與商品價值,當時衝擊國內養羊產業;99年6月底推動全面施打羊痘疫苗配合羊場撲殺,自101年迄今超過10年未有羊痘通報案例。我國於今(112)年初停止施打羊痘疫苗,並於9月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聲明我國非羊痘疫區。農業部今(2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WOAH已於12月19日正式認可臺灣為非疫國,正式宣告我國撲滅羊痘,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內心非常振奮」。

3年以上無羊痘病例便符合WOAH陸生動物健康法典所列「羊痘非疫國」要件,農業部防檢署副署長徐榮彬說明,在專家會議、產官學一致認同之下,今年初以來全面停止施用羊痘疫苗,經追蹤監測並彙整資料,防檢署於9月15日向WOAH提出聲明,WOAH於19日正式於其網站公布我國為撲滅羊痘的非疫國;重大疫病問題解決,農業部也將持續輔導、提升養羊產業。

羊痘病毒傳染率高,且可直接或間接傳播,過去疫情發生時許多羊場不得不進行撲殺。(攝影/黃毛)

羊痘病毒傳染率高,且可直接或間接傳播,過去疫情發生時許多羊場不得不進行撲殺。(攝影/黃毛)

羊痘和豬隻口蹄疫、非洲豬瘟同為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亦為WOAH表列的應通報疾病。羊痘病毒可直接或間接傳播,病羊的體液等分泌物,或皮膚的直接、間接接觸均可能導致感染,僅99年間就有約占全國1/4、共583的養羊場進行全場或局部撲殺,23,740頭羊隻遭撲殺銷毀。養羊協會理事長林浚琛表示,當時疫情嚴重,撲殺雖有補助仍令羊農感到「擋袂牢」(tòng bē tiâu),施用疫苗後快速阻止疫情,但十多年以來羊隻的育成率等始終無法恢復到羊痘疫情前規模。

羊痘疫情在十多年前衝擊國內養羊產業,撲滅羊痘有助於產業減少成本。

羊痘疫情在十多年前衝擊國內養羊產業,撲滅羊痘就防檢疫及產業發展均意義重大。(圖片來源/翻攝自防檢署直播畫面)

國內養羊產業產值約13億元,肉羊自給率有許多提升空間。(圖片來源/翻攝自防檢署直播畫面)

國內養羊產業產值約13億元,肉羊自給率有許多提升空間。(圖片來源/翻攝自防檢署直播畫面)

根據農業部統計,目前國內羊隻肉乳產業年產值共約13億元,其中乳羊產值4億元、自給率100%,肉羊產值9億元,自給率則為6.5%。陳駿季表示,晨間配送的新鮮羊乳是許多國人共同記憶,徹底根除疫病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施用疫苗「好像所有的病情都不會發生」,但在成本增加外,亦多少會影響羊隻育成、泌乳率等生產力,國內養羊產業尤其肉羊有許多發展空間,希望國人能吃到更多國產羊肉,讓養羊產業變成國人都看得到的產業。

徐榮彬說,農業部已規劃提升國內養羊產業,包括生產端補助省工、降溫及自動化設備,降低人工、散熱及搬運等飼養成本;屠宰端補助改善羊隻屠宰設備,持續落實國產羊肉溯源制度;產品端則將建置屠宰及羊乳的冷鏈物流設備,協助開發產品;銷售端則有國產鮮乳GGM標章及國產羊肉專賣店標章認證等制度,強化市場區隔,打造國內羊肉、羊乳產品的獨特市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