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廢材化身生質燃料 異業結盟創造新價值

國內竹產業向前跨一大步,竹廢材有了新去處!林務局和工研院成立的「竹產業創新技術服務團」媒合竹料加工業者與生質顆粒燃料業者,將難以處理的竹廢材化為環保的生質燃料,創造竹材完整使用鏈。

根據林務局統計,國產竹年生產量約3至4萬公噸,其中南投竹山鎮是竹產業重鎮,每天約有15至20噸的竹廢材待處理;過去竹廢材可作為竹漿紙原料,但隨著環保法規漸趨嚴謹、竹紙漿廠外移,竹廢料問題讓加工業者很頭痛。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表示,此次由竹產業創新技術服務團協助的是國內負責製造外銷日本的竹劍業者,因僅取特定區段進行加工,剩餘的廢料多是銷毀,因此服務團便媒合其他分級加工廠協助處理,更協助將這些下腳料進入生質燃料的供應鍊,提升廢料的利用價值。

一般來說,生質顆粒燃料是使用木粉加工再製,因具有燃燒完全、灰粉少等優點,為國際生質發電的重要來源。林務局說明,此次媒合的生質能源業者近幾年因木粉供應不足,每日處理量能由70噸縮減為20噸,但經由服務團媒合,每日約10至15噸的竹廢材經磨碎、再製後,可讓業者每月增產300至400公噸的生質顆粒燃料,有效化解兩方竹廢材及缺料問題。

楊宏志表示,竹產業創新技術服務團是由「國產竹材產銷供應鏈建構與技術推廣計畫」推動,希望完備竹料從栽種、伐材、應用至末端廢料完整的產業鏈,技術團不只會主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提供「竹材技術諮詢中心」的平台,提供個別進行產銷及技術支援,讓符合環保概念的竹產業可穩健發展。

竹子因生長快速,只要4年就可成材利用,較生長利用需超過20年的林木而言,具有更高的利用價值,不過因竹廢材的處理不容易,成為竹產業發展上的困境。

林務局與工研院合作「竹產業創新技術服務團」,此次媒合國內負責製造竹劍外銷的加工業者與生質燃料製造業者,同時解決竹廢材處理與缺木粉的問題。業者將竹廢材磨粉後加工再製為生質顆粒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