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5.5萬動物淪為輪下冤魂,公路總局投3千萬設道路預警系統防路殺

文、攝影/ 林慧貞

駕駛人除了抬頭看道路告示板注意限速,未來跑馬燈還可能出現「注意,石虎出沒!」

保育類石虎遭車子撞死的意外頻傳,農委會特生中心推估全臺不到500隻,臺灣汽機車密度高,6年來被撞死的動物至少5萬6,918隻,交通部公路總局和特生中心首度合作,在苗栗、南投、臺中展開3年路段改善計畫,除了透過告示系統跑馬燈,提醒用路人即將進入野生動物出沒熱點,放慢車速,另在道路設感應器,只要偵測到動物,就會在路邊告示牌立即發出訊息警告駕駛,未來也會同步提醒動物「有車要來了」,讓動物能安心回家,預計明年正式上路測試。

臺灣汽機車密度世界第一,6年撞死5萬6,918隻動物

根據公民團體「路殺社」統計,2011年9月至今年9月,遭車子撞死的動物高達548種,共5萬6918隻,不乏許多珍貴的保育類動物,如石虎被撞死51隻、穿山甲36隻、食蟹獴97隻等等。

其中石虎屬於瀕臨絕種動物,近年因棲地破壞和路殺引起關注,上月彰化縣也在境內發現第一隻石虎,25年來首例卻是一具被撞死的冰冷屍體。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推估,全臺石虎剩不到500隻,也有學者認為僅存300隻,亟需保育。

「這還只是有統計的,實際一定更多。」路殺社社長、同時也是特生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表示,根據統計,臺灣汽機車密度全球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17.7輛汽車,若再加上機車,更高達596.4輛,相較國外,臺灣駕駛開車時沒習慣注意野生動物,導致許多動物慘死輪下。

臺灣汽機車多,經常造成動物傷亡。

搶救石虎,苗栗、南投明年設預警系統

路殺不僅危害動物,也可能讓駕駛驚恐、打滑,影響用路人安全,因此公路總局從今年9月開始,挹注3千多萬經費,和特生中心與路殺社、中興大學機械工程系合作,改善苗栗、南投、臺中省道系統,預計在苗栗卓蘭臺3線、南投集集臺16線等兩處石虎出沒熱點,裝設監測和預警系統。

林德恩表示,選擇架設系統的依據有兩點,一個是常發生車禍,一個是目前雖然沒有路殺,但未來可能是熱點的區域。原則上以500公尺為監測路段單位,在進入食肉目動物出沒重點路段時,前後200公尺道路告示板就會提醒駕駛放慢車速,注意野生動物出沒;搭配中興大學正在研發的動物感測器,偵測到動物出沒時,路旁的跑馬燈也會立即發出警示,跟駕駛說動物出沒請當心。

除了提醒人類,動物也要懂得趨吉避凶。公路總局副總工程司李忠璋表示,現在車輛偵測系統已經非常成熟,未來會在動物出沒熱點裝警示器,偵測到車輛時,透過聲音或燈光警告動物小心過馬路;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則補充,調查出路殺熱點後,也可以裝置跳動路面,讓車子經過時發出聲音,提醒動物,或設涵洞或圍籬等動物通道。

「公路總局和我們都跨出很大一步。」楊嘉棟說,這是兩單位第一次合作,希望能減少動物路殺,並蒐集生物資料,作為之後闢路參考。

李忠璋坦言,公路總局近年闢路時承受不少壓力,道路開闢時常切割生物棲地,動物穿越時造成路殺,環團和民眾開始關注闢路重要性,公路總局也認為人類交通需求要兼顧生態環境,但做工程的對生態不熟悉,因此借重特生物中心專業,協助野生動物調查研究。

公路總局和特生中心聯手打造預警系統,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注意野生動物。

同步蒐集路殺資料

國外為了用路安全,早已開發出動物感測系統,但多半針對大型動物如鹿、袋鼠等,臺灣遭路殺的則是小型哺乳類動物,因此感測儀器必須更靈敏。

林德恩表示,預計明年底系統會上路測試,可能會出現感應不到、風吹日曬壞損等情形,利用一年時間修復測試,預計後年可利用此系統監測動物資料,若系統順利開發,希望能推廣到更多道路和高速公路,目前苗栗縣、新北市政府都曾聯繫洽詢相關事宜。

除了公路總局選定監測的中部區域,路殺社社員也會在全臺各地回報路殺情形,建立基礎資料,推動公路總局持續改善道路。林德恩表示,公路總局管轄省道,未來希望也能和交通部進一步合作,在高速公路架設預警系統。

他也透露,若動物感測系統夠成熟,未來可以和車輛製造商或導航業者洽談合作,例如比照超速提醒,告訴駕駛前有動物出沒。

舞臺劇全臺巡迴,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

除了硬體建設,公路總局和特生中心也邀請「鐵支路邊創作體」和「醞釀藝文工作室」,編寫50分鐘舞臺劇「萱萱的奇幻歷程——我們只想平安歸」,以石虎、穿山甲、食蟹獴、白鼻心、鼬獾為主角,用輕鬆詼諧的方式,教育駕駛注意野生動物,放慢車速。

舞臺劇與「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共同合作,10月15日在臺中市豐樂公園舉辦的「2017年挺挺動物生活節」下午2點公開首演。

公路總局和特生中心也邀請藝術家編寫50分鐘舞臺劇,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教育駕駛注意野生動物,放慢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