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養蜂產業使用的蜂群多由蜂農自行留種繁殖,但蜂群長期自交導致蜂種逐漸弱化,蜜蜂會出現非正常性狀,抗病力及產蜜量也都會下降。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選育「耐病產蜜蜂種」及開發「雜交性狀保留技術」,成功改良蜂種,讓優良蜂種蜂群耐病力提升,採蜜量平均也增加30%。苗栗場希望以此技術培育國內專業蜜蜂育王場,提供養蜂產業生產優質種原。
蜂群長期自交弱化,近年氣候變遷下環境逆境加劇,當蜜蜂遇到蜂蟹蟎、蜜蜂病毒病、蜜蜂幼蟲病及白堊病等多種病蟲害威脅,就會導致蜂產品品質及產量下降。為了強化蜂種、建立具遺傳穩定性的蜂群,苗栗農改場以「清潔力」與「採蜜力」為選育指標,進行品系篩選與雜交改良,歷經5代篩選成功選育出兼顧耐病且高產的蜂種。
優良蜂種兼具耐病力高及高產蜜特性。(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清潔力指標代表蜜蜂愛乾淨的能力,愈愛乾淨的蜜蜂愈不容易生病,苗栗農改場以「液態氮凍蛹法」測試工蜂在24小時內清除死蛹的比率,作為清潔力指標,並以蜂群採集花蜜的效率與產蜜表現作為採蜜力指標;篩選清潔力優異的蜂群作為父本,以採蜜力表現佳的蜂群作為母本,歷經多代人工培育交配,以獲得兼具耐病性與高產潛力的優良品系。
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黃子豪表示,過往蜂農會透過彼此交換蜂王的方式避免蜂種弱化,但因蜂農留種繁殖只留優秀蜂王(雌性),蜂王離巢與雄蜂交配時,仍有與體弱雄蜂交配的可能,因此須配合「雜交性狀保留技術」,確保蜂王是與經篩選出的雄蜂交配,降低蜂種弱化的風險。
以「雜交性狀保留技術」培育具備優良特性的蜂王。(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經苗栗農改場多代人工培育,篩選出十幾個優良蜂種品系,苗栗場再為蜜蜂幼蟲接種白堊病原菌,觀察幼蟲存活率作為其「耐病力」指標,評估優選蜂種的「清潔力」、「採蜜力」及「耐病力」。優選蜂種清潔力達90%,相較蜂農自行留種高出20個百分比;幼蟲耐病力達87%,比蜂農留種平均多出40個百分比;優選蜂種每群每季採蜜量可達34公斤,平均比蜂農留種多出3成,差距最多的品系採蜜量甚至可多出62%。
苗栗農改場現已公告非專屬授權,要將技術移轉蜂農運用。黃子豪說,因優選蜂種仍可能因接續繁殖2、3代後逐漸弱化,苗栗場技轉除提供優選蜂種蜂群,也會指導「雜交性狀保留技術」,讓蜂農可持續選育維繫優良蜂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