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袋耕技術助攻脆質哈密瓜栽培 「卡蜜拉」產量顯著提升3成多

花蓮農改場開發脆質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可有效提升脆質洋香瓜「卡蜜拉」產量平均提升3成多,甜度維持15度以上的好品質。(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宜蘭及北部地區設施栽培脆質哈密瓜,為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常會以「袋耕」取代傳統土耕栽培,但哈密瓜根系受限袋耕空間無法拓展,產量偏低,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新北、宜蘭及北花蓮等區域氣候環境條件,開發脆質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僅調整種植時間、留果位置,即可有效提升脆質洋香瓜「卡蜜拉」單果重及可採收率,讓產量平均提升33.6%,甜度維持15度以上的好品質。

宜蘭地區哈密瓜主要產季為3至7月間的春作,設施袋耕除受限於介質空間,加上宜蘭及北部地區日照不足且氣溫偏低,產量先天不比中南部產區。花蓮農改場優化袋耕栽培管理,先從改善田間操作技術上著手,針對宜蘭、北部氣候條件,調整袋耕哈密瓜適栽時間,且由於宜蘭農友栽培哈密瓜採一株留一果「精兵」生產策略,花蓮場也找出最佳留果位置,幫助農友提升袋耕產量。

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林文華表示,花蓮場優化哈密瓜袋耕栽培管理, 收集測試包括新世紀、卡蜜拉、蒂特蜜、蜜寶等7種以上脆質哈密瓜品種,以卡蜜拉糖度、外觀、可採收率表現最穩定,推薦此品種應用;經過3年多次春作試驗,在每公頃1.7萬株的栽培密度設施中,平均每公頃產量達19,583公斤,比一般袋耕田區增產達33.6%,產量已可與土耕栽培相當。

宜蘭農友栽培哈密瓜採一株留一果「精兵」生產策略,花蓮場僅調整種植時間、留果位置,即可讓卡蜜拉產量提高。(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林文華說,宜蘭及北部地區設施栽培哈密瓜土地面積比中南部小,且不同期作還有生產種苗、盆花等需求,因此常透過袋耕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袋耕優化技術將針對這些地區袋耕農友加以推廣,下一階段也會針對袋耕養液配方進行研究。

宜蘭地區栽培哈密瓜以春作為主,夏秋作受限於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危害,過去沒有發展生產,近幾年來因沒有颱風釀災,花蓮場也嘗試以設施栽培突破哈密瓜一年僅一收的現況,但目前夏、秋作哈密瓜甜度仍偏低,品質仍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