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人不保地】河川公地農戶全面納入農保 下一步研擬使用權移轉

文/莊曉萍 攝影/莊曉萍

「來到這裡想到我爸爸也在屏東的河埔地種茄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12)在距離濁水溪岸不到一公里的二水鄉文昌路,宣布自3月13日起持有河川公地種植許可的農民也能參與農保,並表示農委會將持續推動農保往「保人不保地」的職域性社會保險,以及研擬河川公地使用權買賣保障農民已耕作成本。

以使用權認定農保身份  河川公有地農戶全面納保

農委會指出,目前水利署核發河川公地種植許可書的土地面積約有1.6萬公頃,核發人數約1.7萬人。其中以嘉義縣轄內4100公頃最大、彰化縣1800公頃次之。98年12月時經濟部解釋許可書並非租賃條約,導致在河川公地有耕作事實、尚未加入農保的農民無法申請農保,已有農保身份者則不受影響。2018年農委會放寬規定,開放地質相對穩定的堤內土地得申請農保;農委會輔導處技正張錦明表示,過去受限於耕作範圍的界址測量技術,考量堤內土地較提外河灘地土質穩定、容易標定土地編號進行管理,因此先行開放堤內河川公地農民進行申請。

陳吉仲以自己父親在屏東河岸種植茄子為例,指出多數河川公地有種植事實,卻無法申請農保,實為制度不周。2019年3月13日起,將開放不論堤內外,只要有河川公地種植許可書,以及實際耕作事實,則可向地方農會申請加入農保,再經農會、公所人員及水利署河川局、農委會各區改良場及農糧署各分署進行現況勘查後,確認資格後便能加入農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進行河川公地農戶全面納保說明,並表示未來將推動河川公地使用權轉讓、以及全聯通路開通。

地方盼河川公地納保促進青農返鄉

二水鄉農會總幹事蔡文琳表示,二水鄉在河川公地上的種植面積約918公頃、佔總種植面積3分之2,過去堤外河川公地的農保限制,打退了不少想回家從農、卻無法享有農保的青年。「希望下一代也可以加入農保,吸引年輕人回鄉耕作」二水鄉老農許永男說。

二水鄉農會推廣部主任董評昌分享,二水鄉自日治時期就開始進行「石笱」攔流圈地進行耕作,因此鄉內不少農民均是由祖父輩就開始在河川公地上耕作。拜濁水溪挾帶的豐富廣物質所賜,二水鄉除了出產稻米、紅皮甘蔗,還有頗負盛名的「麻糬茄」。因此董評昌也盼擴大河川公地使用保障的農保,能讓年輕人願意返鄉學習種植高經濟價值、技術性高的農作物,延續農村的生命。

距離濁水溪岸不到一公里處的二林鄉農田,過去為濁水溪河床地,如今為良田。二林鄉河川公地種植面積佔全鄉種植面積2/3。

河川公地種植風險與成本  陳吉仲:下一步研擬河川公地使用權轉移買賣

「因為農民已經有耕作事實,農保的身份我們就開放申請,那堤外土地的種植風險,農民就要自己承擔,或是向其他單位尋求補償」農委會輔導處技正張錦明說。「八八風災的時候,土地流走幾百甲捏」許永男說,向立委陳素月陳情,能協助架設濁水溪岸石頭護欄,避免汛期帶走已整地完成的土地。立委陳素月助理陳志柔表示,河川公地種植成本還包含沒收成、也要繳土地規費的狀況。因此在河川公地種植農作物,雖可能受地力的正面效益,但也需要負擔汛期的風險與整地成本。

除了將河川公有地農民納入農保身份外,陳吉仲在會中也表示,近期將與相關部會研擬將河川公有地使用權納入轉移的買賣項目中,以回饋農民將河川石礫地整復為可耕作土地的成本。「大家就努力種,通路農委會來負責」陳吉仲向在場農民喊話,表示農委會已與全聯協商通路讓區域性的農產品進駐、以期提高農產品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