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公布2020全球糧農統計年報 指出亞洲農業人口減少幅度最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公布2020年全球糧食與農業統計年報,呈現農業現況與未來趨勢。(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農委會國際處 劉凱翔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最新的「2020年全球糧食與農業-統計年報(Statistics Yearbook)」,首度提供數位互動與可供下載資料。年報內容提供全球糧食與農業最新情形,包括農業趨勢、投入物質使用、農業勞動力狀態、糧食安全與營養、溫室氣體排放與農業對環境的衝擊等。

FAO為全球農業與糧食安全資料的主要提供者,尤其負責維運FAOSTAT統計資料庫(提供2萬項指標,涵蓋超過245個國家與地域資料)、永續發展目標資料入口網,以及新的「手攜手地理空間資料平臺」。FAO統計處處長表示,在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因應肺炎疫情時刻,正確、即時且高品質的統計數據相當重要。FAO的任務在於確保各界可無償取得最新及可靠的資料,此為各國政府制定政策及監測是否達到目標的重要依據。年報分為4大部分,包括農林漁畜生產的經濟面向、貿易與價格趨勢、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態,以及環境永續性,重要內容如下:

一、農產值及農業就業人口

2000年至2018年,農業對全球國家生產總值(GDP)貢獻成長68%,來到3.4兆美元,其中亞洲占63%,而非洲是增長最快區域,成長率為全球2倍。進入2000年以後,農業就業人口呈現下降趨勢,2000年全球農業就業人口數為10.5億人(占全球就業人口40%),目前則減少至8.84億人(占27%),人數減少最多區域為亞洲,歐洲則是減少幅度最大;在歐洲,農業就業人口占比5.3%,非洲農業就業人口占比高達49%。

二、農藥用量

全球農藥用量每年增加三分之一,使用量達到410萬公噸,此增加量自2012年起已維持穩定。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農藥使用者,其用量為巴西及美國的4倍之多。全球肥料使用則已增加到5,300萬公噸,換算每公頃作物用地約為121公斤,其中主要肥料種類為氮素,而鉀肥則為使用率增加最快肥料。

三、農作物產量

2018年主要作物的產量達到92億公噸,較2000年增加50%。油料作物生長最快,較2000年增加88%。全球4大主要作物包括甘蔗、玉米、小麥及稻米,重要生產國家包括巴西生產甘蔗、中國大陸生產稻米及馬鈴薯、美國生產玉米及大豆。在加工農產品方面,中國大陸為大豆油最大生產者,印尼及馬來西亞為棕櫚油最大生產者,烏克蘭及俄羅斯為葵花籽油主要生產者。

四、糧食貿易總額與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

2018年全球糧食貿易總額較2000年增加1.4兆美元,成長四倍。2017年全球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0年增加16%,溫室氣體排放量中60%來自於畜牧活動。

五、飢餓人口

全球飢餓人口持續增加,2019年人數達到6.9億美元,較2014年增加近6,000萬人。肥胖人口也持續增加,2016年成年肥胖人口比率為13.1%,較2000年8.7%為高。

本文摘錄轉載自2020年11月號《農政與農情》,原文標題為〈國際重要農情資訊──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統計年報,參考自聯合國糧農組織News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