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找不到孢子體的小葉書帶蕨-首例以獨立配子體入列原生蕨類名單

小葉書帶蕨是以獨立配子體入列臺灣原生蕨類名單的首例。(圖片提供/林試所)

農委會林試所在福山植物園意外發現小葉書帶蕨的配子體,但遍尋不到孢子體,使得小葉書帶蕨這個新記錄物種在臺灣蕨類植物界成了特殊的存在,是以獨立配子體列入臺灣原生蕨類名單的第一例。發現小葉書帶蕨配子體的林試所特聘研究員黃曜謀,推測在福山植物園的小葉書帶蕨身世,可能是從東南亞地區以孢子形態乘風而來,落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但時間及環境無法讓它長成孢子體,僅以配子體的形態存在並繁衍。

蕨類是比較特殊的植物,黃曜謀解釋,蕨類有2個獨立的世代,一是我們常見如草本植物般會長葉子的孢子體,另一是體形很小的配子體,寬僅0.5至1公分。一般人對於蕨類植株的辨識度已不高,更何況是很小一片的配子體?研究團隊意外在福山植物園面積10平方公尺的採樣區,找到2個小葉書帶蕨的配子體,生長的位置就在樹幹的基部,原本以為發現新品種。

小葉書帶蕨的配子體跟其他蕨類的配子體外觀有顯著的不同,一般蕨類的配子體外形為心形,但書帶蕨的配子體外形像皮帶、帶子,因此看到長條狀蕨類配子體時,讓研究人員眼睛一亮,呈現帶子狀,且旁邊又有小突起的芽孢,這種形狀是書帶蕨的特徵,透過DNA鑑定,確認是已在1911年被發表過的小葉書帶蕨,但在臺灣是首次被記錄到。

小葉書帶蕨以配子體的形態在福山植物園生存並繁衍的模式為何?林試所解釋,書帶蕨的配子體通常具有芽孢可以進行無性繁殖,推測小葉書帶蕨可能是從其他國家透過孢子遠距離傳播到臺灣,再用配子體的方式建立它的族群;不過,林試所目前僅在福山植物園的原始林中,找到2個像小姆指指引大小的配子體,族群數量及分布資料不詳。

這種只見配子體而無孢子體的情形,稱為獨立配子體,特別的是,在臺灣826種蕨類當中,小葉書帶蕨是唯一以配子體進行鑑定的物種,相當獨特,黃曜謀說,「小葉書帶蕨是臺灣第一個以獨立配子體,列入臺灣原生蕨類名單的頭一號」,但相信未來還能找到很多這種特別的例子存在。黃曜謀也坦言,配子體實在太小,很難找,在10平方公尺的樣區內只找到2個小葉書帶蕨,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研究臺灣蕨類的行列,找蕨類通常需要眼力腰力,因為得要長期蹲著、彎腰、趴著,他笑著說,「50歲以上,實在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