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母魚生好生滿,漁民自主協調20天休漁

文/ 洪嘉鎂 圖片提供/ 漁業署

白腹鯖資源量連9年下滑,上月10日漁業署召開公聽會,討論是否在鯖鰺產卵期禁止捕撈,2月9日就火速修正《鯖鰺漁業管理辦法》,首度要求漁民在今年2月14日至3月5日產卵高峰期,禁止在東北海區域捕撈鯖鰺,下半年度另訂定產卵禁漁期、捕撈配額。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除了公權力,漁民、產業界彼此串連協調也功不可沒。

漁船光是每月負擔工資就高達百萬,但為了整體鯖鰺資源考量,上月公聽會後,各區漁民、產業界就迅速成立臺灣鯖鰺漁業協會,主動協調捕撈船主、加工廠等相關產業,說服各個業者接受產卵期20天不捕魚,為臺灣漁業永續跨出重要一步。

讓母魚生好生滿, 鯖鰺產卵期首度禁止捕撈

2013年漁業署就規定每年6月份是鯖鰺禁漁期,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呂學榮的研究,政策實施後,這三年來花腹鯖、真鰺的體型有上升,但白腹鯖資源量連續9年下滑。

今年1月10日漁業署召開鯖鰺漁業管理措施調整公聽會,期望新增1個月產卵禁漁期,改善鯖鰺資源量下滑情況。

漁業署漁政組組長施俊毅表示,經1月29日小組會議再度討論後,訂出今年度產卵禁漁期時間為2月14日至3月5日,後續小組仍會持續運作開會,討論固定的產卵禁漁期及捕撈配額。

守護漁業資源,漁民動起來

在1月的公聽會中,雖然漁民和漁業署對於相關管制細節有不同意見,但一致認為產卵期有休漁必要,因此公聽會後,漁民和相關業者就自動自發組成臺灣鯖鰺漁業協會,討論如何讓鯖鰺資源永續。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表示,公聽會後鯖鰺產業自主調節生產,一個月內就串連起捕撈業者、工廠、銷售等相關產業,加入20天產卵期休漁的行列,值得鼓勵。

相對鮪魚、鮭魚等高價魚類,鯖鰺價錢相對平易近人,鮮魚及加工品遍佈國內傳統市場、超市及量販店,成為支持國人健康的重要營養來源,依此而生的就業機會更不知凡幾,因此產業能有共識支持禁漁期,非常難能可貴。

陳春生表示,漁船依大小差異每月需負擔70萬到100多萬的工資,蘇澳地區鯖鰺業者因氣候問題,從去年11月中到1月底已有近70天的氣候性休漁,而2月也僅有12號及13號出海捕撈。

這次為了產業未來,漁民自主串連,陳春生希望外界多給業界一些掌聲,也期望政府訂定政策時,不要直接限制禁漁總天數,先和漁民、加工廠等等討論,共同擬訂決策,「禁漁不單只是漁船能出海捕撈幾天的問題,後面還有產業須仰賴鯖鰺漁業生活。」

鯖鰺漁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支持著整體漁業發展。

禁漁期、捕撈配額將在下半年討論

施俊毅指出,大家在公聽會有「產卵期中應有禁漁期」的共識,據研究結果可知每年2月到3月為主要產卵高峰期,但因小組會議召開時程已接近產卵高峰期,若貿然訂定1個月禁漁期,可能會讓產業因應不足,因此今年先接受業者的20天建議。

施俊毅說明,下半年度會透過專家學者的研究,確認產卵高峰期,訂定未來產卵禁漁期及年度總捕撈量,重新修正法律,讓業者有因應時間,且資源能永續利用,另外紅火心區域問題也將在年後討論。

參與小組會議的呂學榮表示,預計年後小組會議將討論鯖鰺漁業的全年度捕撈上限、產卵期漁獲上限,以及紅心火區域漁獲上限,不希望產業走回之前大量捕撈的情況。

施俊毅強調,今年度產卵禁漁期已修正在法規中,若漁民違反禁漁期相關規定,會依《鯖鰺漁業管理辦法》相關處罰條例辦理。

鯖鰺利用廣泛,須重視資源永續

呂學榮表示,鯖鰺除了供應國人,也可作為遠洋鮪釣的餌料,甚至外銷至東亞及中東地區,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支持著整體漁業發展,在週邊國家共同開發的情勢下,漁獲壓力逐年增加,為保障國內鯖鰺漁業,以及全球資源永續,臺灣周邊海域鯖鰺漁業資源的動態,亟需持續了解及深入探究。


延伸閱讀:

白腹鯖產量連9年下滑,漁業署擬新增禁漁期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