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救護 小綠蠵龜野放有成

隸屬於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旗下的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長期致力於救護未能從卵窩爬出的小綠蠵龜,其中有6成以上均順利活存下來,並經收容照護1~2年後,迄今已有41隻成功野放,對保育類海洋野生動物資源的復育助益良多。

由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所成立的「澎湖海龜救護收容中心」,積極進行澎湖地區傷病、無主海龜的救護收容,至今已逾20年。截至去年底為止,所收容的海龜總數已達379隻,其中包括綠蠵龜321隻、玳瑁46隻、赤蠵龜7隻、欖蠵龜3隻及罕見的革龜2隻,目前仍有37隻海龜尚在觀察治療中。

救護小綠蠵龜  活存率達6成

特別的是,在321隻綠蠵龜中,有103隻是未能從卵窩順利爬出的小綠蠵龜,且分別被收容於澎湖本島的龍門、隘門、嵵裡及望安地區。在移入收容中心後,經研究人員悉心照護,目前共有66隻存活下來,活存率達64%,為臺灣少數成功救活小綠蠵龜的案例。而活存的小綠蠵龜中,直到現在已成功野放41隻,仍有25隻在持續觀察照顧中。

剛從卵窩移入收容中心之小綠蠵龜。

歷年來,澎湖都有海龜洄游或上岸產卵的紀錄,是重要的海域生態特色。但近年海龜上岸產卵數量逐年下滑,收容中心推測可能是因棲地破壞、產卵干擾 (漁民及旅遊活動等)、誤食垃圾、誤觸漁網、遭受天敵攻擊或疾病等因素所致。對於海龜上岸產卵數量減少的情況,澎湖縣政府及水試所已關注多年,並加強推動與實施各項相關保育措施,包括:夜間燈火及潛水管制、海龜可能上岸沙灘地形地貌的調查及遊客管理、海龜卵移窩,以及小海龜的積極救護等,希望經由各方努力,維護自然生態。

救護野放 盼藉此推廣保育概念

野放的過程中,相關單位也會特別選擇氣候及海象許可的時間,並配合地方保育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辦理野放,除了廣邀地方人士及學生參與活動外,同步進行宣導,希望海龜保育工作能因此得到更多人的響應及支持,將相關觀念深植於小朋友心中。

水試所表示,今後除繼續積極投入海龜收容照護工作之外,將嘗試運用人工孵化技術,提升小海龜孵化率,希望能有助於復育自然海域中的海龜資源,並恢復澎湖海龜故鄉的榮景。

延伸閱讀

有洋蔥!海生館收容中心讓人催淚的海龜

更多照片

【影像後記】海龜・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