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荷蘭2016年起倡議的「循環經濟熱點(CE Hotspot)」今年首度於亞太地區舉辦,臺灣取得第一屆主辦權,由農業部、環境部、經濟部及循環台灣基金會共同主辦,農業部將辦理實地參訪與分場論壇,展示我國推動循環農業的具體成果及技術,包括休閒農場生物質全循環零廢棄、鳳梨全株再利用、牡蠣殼多元應用等,期望促成國際供應鏈合作。
「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臺北松菸文創園區盛大登場,今年以「引領循環合作」為主軸,倡議「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論壇將邀集逾20國的政策制定者、國際組織、學術單位及媒體,透過實地參訪及分場論壇等方式,共同探討循環經濟轉型實踐路徑。臺灣也將發布《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明確國家推動循環經濟的目標。
農業部表示,我國自2017年起推動循環農業,在循環農業省工自動化機械開發、農業剩餘資源跨域應用技術、產業標準制定等領域,居亞太地區領先地位。這次論壇由臺灣主辦,彰顯我國作為亞太循環經濟協作與創新中心的關鍵角色,除了展現臺灣循環農業推動成果,更可促成國際供應鏈合作。活動議程及報名資訊可參考官網公告:https://www.apcer.asia/apcer-hotspot-2025/ch。
這次論壇設定農業與食物、紡織、高科技與電子產品、建築與營建、塑膠與包裝、文化與社區再生等6大產業主題。在「農業與食物」主題部分,農業部規劃邀請產業及學研單位說明臺灣近年透過技術研發、公私協力等機制推動循環農業的成果。
10月21日實地參訪,將帶領與會者前往源鮮智慧農場、大漢酵素新屋廠、亞植有機農場、頭城休閒農場等場域,瞭解智慧農業結合循環減廢、休閒農場推動生物質全循環零廢棄、農牧產業循環再利用等現況。10月22日分場論壇將以鳳梨全株再利用、牡蠣殼多元應用為例,展現臺灣如何善用農業剩餘資源,結合紡織、科技、民生等產業,打造高值化的生物質循環模式。
這次活動也將於10月22日辦理企業媒合會,引導企業深化全球佈局,探索與亞太地區或全球策略夥伴合作可能性。10月23日則針對企業、區域與國家層級的制度性循環治理架構,辦理政策與治理、財務促進機制、企業轉型、貿易與追蹤、消費者參與等5場論壇,共同建立邁向循環經濟的具體行動藍圖。